各地黄金周消费贡献结构存差异
本篇文章1920字,读完约5分钟
2011年国庆黄金周圆满结束。据有关部门介绍,黄金周期间,全国旅游人数超过3亿,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全国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2433.38万人次,同比增长8.84%;旅游收入124649.81万元,同比增长10.57%。统计显示,不仅传统旅游热点仍在蓬勃发展,而且一些新的消费渠道的普及也成为假日旅游的新亮点。
上海的商业旅游正在蓬勃发展
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统计,今年国庆黄金周,456家大中型商业企业的5000多家门店在7天内实现营业总收入70.93亿元,销售总规模创历史新高;日均销售额达到10.13亿元,比2000年首次实施长假制度时的日均销售额高出5.3倍。
黄金周期间,上海的业务蒸蒸日上,单日销售额连续六天保持两位数增长。就业态而言,百货公司、连锁超市、专卖店和消费者服务等主要业态都有所增加,而电视和网上购物等新业态发展迅速。其中,百货店的销售由于营销活动多、消费环境好、品牌吸引力大,在所有业态中排名第一,30家购物中心和85家百货店的销售额分别为12.57亿元和23.95亿元。受中青年消费者欢迎的电视和网上购物的销售增长率在节日期间的所有形式中排名最高,其中东方电视购物7天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34.4%。
主要商业区有精彩的营销和丰富的活动。就销售规模而言,黄浦区仍保持领先,浦东新区、徐汇区和杨浦区的零售额也超过3亿元。通过商务旅行和文学的结合,上海郊区的商业也获得了发展势头。郊区新城、中心镇和社区共175家抽样企业实现销售额11.38亿元,同比增长19.2%。
节日期间,上海主副食品供应充足,大米、食用油、蔬菜、肉类、家禽和鸡蛋价格总体保持稳定。上海蔬菜集团公司销售蔬菜5.29万吨,青菜、鸡毛、黄瓜、白菜、西红柿、毛豆等六种蔬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对全市18个食品市场和集贸市场的调查结果,春节期间的零售总额达到5810万元,同比增长35.2%。
据上海假日办公室统计,黄金周7天,上海接待游客656.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21亿元,同比增长0.3%,同比增长30.8%。
从10月1日到7日,上海各景点和商业区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节日,为黄金周聚集了大量人气。上海旅游节和上海购物节也在节日期间竞争,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7天长假期间,列入全市监测统计的125个景区共接待游客531.83万人次,同比增长25.5%;该市主要公园的累计游客人数约为540万,同比增长5%。上海郊区乡村旅游融合了生态、艺术、民俗和商业元素,成为假日旅游的新亮点。
暴风雨把海南黄金周赶跑了
在过去的第十一个黄金周,海南省连续受到热带风暴海棠、强台风莎娜和热带风暴尼日尔的袭击。台风期间,海南省的主要旅游道路、空港口和海港被封锁,一些旅游景点(点)暂时关闭,但与去年同期一些旅游景点的“无收获”现象相比,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海南的旅游形势仍然不算太差。
据省旅游委员会副主任吴昆雄说,假期期间没有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旅游市场规范有序,游客满意度稳步提高,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吴昆雄透露,从10月1日至7日,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07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旅游收入达到11.39亿元,同比增长28.05%。其中,过夜游客569,100人次,同比增长10.19%;接待“一日游”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7.25%,景区收入同比增长20.73%,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率”的四个统一目标。
许多人不相信政府部门的统计数字,但情况比去年好应该是客观事实。
多年来,海南岛几乎每年都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赶上恶劣的天气。去年“十一五”期间,一周的暴雨导致许多市县被淹,导致东西高速公路中断。然而,许多类似的经验使得海南省政府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在应对恶劣天气时有了越来越多的“规章制度”。全省旅游企业积极开展灾后生产,同时尽最大努力防风防洪,最大限度地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9月29日,强台风“莎娜”刚刚过境,10月1日,全省大部分旅游企业恢复接待游客,其中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接待游客7198人,南山景区接待游客6921人,海口环形山景区接待游客2600人。10月3日,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接待了1万多名游客,达到了接待量的极限。10月4日,当强烈热带风暴“尼日尔”来袭时,受灾地区的旅游企业积极响应,有效组织了旅游服务,保障了游客的安全。天涯海角风景区恢复接待游客13649人,南山风景区接待游客11384人。在从抗击台风和热带风暴到恢复生产的快速过渡期间,没有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旅游价格运行平稳。海南旅游企业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标题:各地黄金周消费贡献结构存差异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842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