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乐之春”将启 寻觅中国交响乐记忆”
本篇文章1884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曲之春》连续四届的成功举行,这两年一度的中国交响音乐盛事,成为了国家大剧院的大企业品牌工程,引起了社会和观众的广泛关注。 不仅搭建了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交响曲作品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交响乐团集中奉献的几场高水准演出,在芬芳的初春季节可以尽情感受交响音乐之美。
今年4月8日至29日,第五届《中国交响曲之春》如期到来,21天内,12支国内优秀交响乐团、12名著名指挥家和1000名音乐家将在国家大剧院依次亮相,带来以“中国交响记忆”为主题的12场精彩演出。
陈湟:“不仅要中国交响队,还必须要中国交响文化。”
2008年,国家大剧院规划了首届“中国交响乐之春”。 此后,两年一次的“中国交响乐之春”成为剧场大力打造的原创音乐企业品牌,成为面向中国观众的交响乐活动。 《中国交响乐之春》以促进中国交响乐快速发展为己任,鼓励音乐创作,加强艺术普及教育,培养良好的观赏文化。 成功举办了4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聚集了几支国内实力乐团,成为中国交响乐界难得一见的“群英会”。
在第五届《中国交响曲之春》开幕之际,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表达了对这个原创音乐企业品牌项目所肩负的文化使命的期待。 “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不仅要支持和发扬中国交响曲的队伍,更要支持和发扬中国交响曲的文化。 ”。
回顾中国交响乐飞速发展的历史,中国交响音乐产生于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大潮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交响音乐传入中国,老一辈中国作曲家也开始了在这个行业的探索。 20世纪前期,萧友梅、黄自、凯星海、马思聪、贺绿廷等作曲家创作了具有“开拓”性质的作品。 这些曲子有些至今尚存,有些消失在历史茫茫的烟海中。 老一辈作曲家和他们写的作品是中国交响乐迅速发展的历史中不可忘记的篇章。 陈湟说:“中国交响乐的迅速发展经过许多年,许多早期作品被遗忘了。 现在是回顾一下,发掘中国交响乐这些年的记忆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进行这样的发掘、整理,很多珍贵的作品就会被历史埋没。 我无愧于先人,也无愧于来者。 ”。
为此,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以“中国交响记忆”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 重点演出中国早期交响乐作品,通过回顾历史,发掘和收集平时难听的作品,面对失落的作品,科学梳理乐谱和高水平的“再创作”,使这些有历史印记的作品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重现光彩。 在一连串的演出中,回顾中国交响乐的迅速发展历史,追寻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足迹。
向12场音乐会、34部中国作品和中国交响曲的先声表示敬意。
这次“中国交响乐团的春天”历时21天,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央歌剧乐团、中国国家芭蕾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沈阳交响乐团、台湾长荣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山东剧场交响乐团 其中既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等“老牌”交响乐团,也有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贵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交响乐团的中坚力量。 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说:“国家大剧院这次的《交响曲之春》,不仅聚集了资深的管弦乐团,还聚集了各省市的年轻管弦乐团,指出有经验的指挥家带领着他们。 这标志着大剧院支撑着各地青年管弦乐队,也是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艺术机构,履行自身义务的责任。”
而且,这次“中国交响乐之春”也是中国优秀指挥家的大集结。 他们当中既有着名的中国指挥家陈佐湟、郑小瑛、汤沐海、俞峰、谭利华,也有杨洋、张艺谋、林大叶、杨又青、许忠等乐坛青年的优秀指挥家。 另外,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邀请世界著名指挥家郑明勋加盟。 他们将率领12支交响乐团演奏肖邦《哀悼进行曲》、黄自《怀旧》、马思聪《思乡曲》、贺绿汀《大世界》等34部作品。
出演这次《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艺术家有钢琴家殷承宗、小提琴家吕思清等国际名家,首次出现在《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青年钢琴家张浩天、小提琴家谢楠、杜玄、二胡演奏家李 那个时候,他们会以高超的技艺和交响乐进行“音乐对话”。
万张低价惠民票,邀请我们共同追寻中国交响乐的足迹。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进入音乐厅感受中国交响曲的魅力,感受中国交响文化,这次《中国交响曲之春》发表了大量惠民演票。 12场音乐会中,杭州爱乐乐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3场演出,将实行380、280、180价位第二场半价(相当于75折)的优惠政策。 贵阳交响乐团、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沈阳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上海国际青少年管弦乐团、台湾长荣交响乐团6场演出,实行所有价位购买一张票和30元送第二张票的优惠政策。
标题:““中国交响乐之春”将启 寻觅中国交响乐记忆”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29984.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