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编办: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
本篇文章1311字,读完约3分钟
12月16日,中央编制四局巡视员、副局长田中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人事和管理纪律。 他指出,教育管理机构和其他非教育机构不得与中小学混同,占用教职工编制,不得长时间借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协助工作。 严格调查中小学教职工“吃空工资”的占用编制等问题,公立学校严禁聘请教师长时间在民办学校任教,严禁长时间空编辑和编外用人单位等。
他还指出,各地将结合实际,通过各类专业改革挖掘的事业编制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并确定要加大教职工编制统一部署和市际县统筹力度,切实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大致以省为单位每2-3年调整一次,市、县可根据生源变化情况随时调整。
除上述措施外,田中还表示,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系统人员的编制效益。 各地为了根据教育系统各部门职能任务的变化、布局结构调整实际,首先从内部挖掘潜力、库存,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招聘效率。
“一是结合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系统功能弱化、任务不饱和、规模小的事业单位整合退出,削减回收的编制资源以满足中小学的教育需求。 ”。 他指出,二是要结合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高质量教育资源均等状况,优化各级各类公立中小学、教学点设置,合理配置人员编制。 另外,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地区人口流动、各年级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进人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与班级之间的动态调整。
田中说,近年来,许多地方在中小学教职工的管理和聘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总结地方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中央编辑室提出创新的人员管理和培养考核方法,合理保障经费加大政府采购服务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他进一步指出,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以县域或上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统一确定教职工编制和人员配备,跨校统一聘用教师,提高人员编制效益。 推进人员合理流动,支持教师校际兼课、校际师资培养,逐步处理不同地区、学校校际、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失等问题。
二是各地创新培养方法,积极适应新技术变革和新课改的要求,构建专业的多能教师队伍。 改革完善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总量考核办法,使教师能够上下,增加财政教育投入,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投入重点,采取具体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向困难贫困地区流动。
三是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利用高校、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中小学社会实践等课程和教学辅助力度等。 继续深化后勤服务改革,逐步压缩编制的非教育者比例。 规范中小学教育服务的提供方式,聚集社会力量参与。 地方政府应当依法确定将义务教育任务委托给民办学校,并按照委托协议支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和专业艺术人才为中小学提供体育、艺术教育服务,多方面满足中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需要等。
教育部:将教师要求整合到教师中管理严重违规的终身禁教
教育部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教师职工负责人要重视日常管理,将教师作风要求纳入教师管理的各个环节。 日常、严格地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招聘引进、考核、日常监督违规处罚等方面严格师德风格要求,突出师德风格第一标准。
标题:“中央编办: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0801.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