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天皇退位皇孙抢戏 民众:女天皇挺好 不妨再来一个”

“天皇退位皇孙抢戏 民众:女天皇挺好 不妨再来一个”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16 14:41:21阅读:

本篇文章3621字,读完约9分钟

明仁天皇退位、皇孙“夺回c位”引起媒体关注。 特别是“学霸”的表姐,与明天继承王位的德仁皇太子唯一的女儿爱子进行了比较。 日本也有很多人认为,既然历史上有杰出的女天皇,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就不能再来一个呢?

“天皇退位皇孙抢戏 民众:女天皇挺好 不妨再来一个”

当地时间4月30日下午5点,日本明仁天皇宣布退位,继承31年“平成”年号,由明天德仁皇太子继承人改为“令和”。

随之,明仁的次子、53岁的秋筱宫文仁亲王成为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他的儿子悠仁成为第二顺位继承人。

明仁天皇(右)和德仁皇太子(左)

2006年9月出生的悠仁亲王(中)是秋筱宫文仁亲王的独子,也是德仁皇太子的侄子。

去年3月,明仁天皇决定退位之际,呼吁废除禁止女性天皇即位的禁令。 祝愿长子老了以后,皇长的孙女爱子成为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天皇。 当时他的这种表现,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支持者很多。

很遗憾,由于保守派和父系社会体系的影响,日本皇室的18名成员中有13名女性被排除在外。

但是,纵观日本的历史,每当繁荣的时代到来,背后都是有超能力的女天皇……

日本历史上什么样的女天皇们

几个世纪以来,8位女天皇(分别是推古天皇、皇极天皇、持统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孝谦天皇、明正天皇、后樱町天皇)统治日本,到1889年为止法律禁止女性即位。

据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家艾伦介绍,墓葬考古研究表明,公元4世纪,女性领袖在日本西部很常见。

“与铁武器和工具一起埋葬的这些女性是政治、军事和宗教领袖,男性领袖的墓葬直到公元5世纪才出现”。

女性统治者在古代日本很常见,但历史书往往更强调男性统治者的功绩。

“女御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她们没有男性天皇那么受重视。”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皇后是傀儡统治者,合适的男性继承人成年后将退位。 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女性比男性天皇更能塑造日本的历史。

这里向大家介绍对日本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推古天皇和母女天皇。

推古天皇:也称为日本武则天

中国出现女皇帝之前,公元592年,日本出现了第一位女皇帝推古天皇。 这是她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浅草寺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 传说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除浅草寺内堂外,浅草寺内五重塔等著名建筑物、史迹、观赏景点数不胜数。 每年元旦前后,来朝圣的香客络绎不绝。

推古天皇的真名叫做额田部。 公元576年,额田部和当时的天皇敏达结婚。 16年后的公元592年,当时的崇峻天皇被大臣苏我马子(也是额田部的亲生叔叔)暗杀,额田部受苏我马子的拥护成为继承人。

推古天皇在位的36年间,平衡了皇室与权臣苏我马子的关系,巧妙地利用贵族与权臣的矛盾保证了皇室的尊严。

更重要的是,她起用了圣德太子。 由此,推古朝的一系列改革开始了。 以冠为十二阶制和“宪法十七条”,以德、仁、礼、信、义、智为标准推行人唯贤,一方面以中国儒、法、法三大思想为道德规范治理国家,稳定皇权,抑制贵族特权,另一方面支持佛教。

“天皇退位皇孙抢戏 民众:女天皇挺好 不妨再来一个”

推古天皇对外成功是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多次派遣留学生、留学僧随使节赴隋、唐学习,向日本输入大量汉文化。

推古朝改革以移风易俗为主,强化了社会精神信念,推动了日本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对后来的深刻改革起到了不可缺少的启蒙作用。 推古朝的各种新政,为后来的孝德天皇改革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从而“孵化”了飞鸟时代。

“天皇退位皇孙抢戏 民众:女天皇挺好 不妨再来一个”

推古天皇统治时期之大,在日本女王中最为突出,为后人所称赞。

母女天皇:历史上只有一个例子

母亲同为女御,而且其间没有隔世的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恐怕只有日本的母女天皇,即元明天皇、元正天皇的组合。

文天皇在位10年驾崩,由于儿子年幼,天皇的母亲阿陪在作为过渡天皇即位。 阿陪在是元明天皇(公元707-715 )。 女性即位的时候,已经46岁了。

作为过渡天皇,元明的在位时间很短,但业绩众多,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其业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铸造“和铜开宝”铜钱,推行“蓄钱叙位法”,根据个人手中货币多寡赋予相应爵位,意在促进货币流通,繁荣经济。

重用大臣,颁布推进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大宝律令》。

仿照唐长安,建造平城京迁都,揭开着名的“奈良时代”的帷幕。

乡里制审计国内人口,加强户籍管理。

元明天皇统治时期,日本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益繁荣。

然后,日本频繁派遣“遣唐使”,加强对大唐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开始提升和改造比较落后的社会面貌。 这些措施对日本后世的迅速发展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公元715年,元明天皇以年老为理由自动让位。 皇太子还很小,所以选择了女儿冰高继承了皇。

6年后,元明60岁去世,在遗诏中火化了薄葬。 特别是为了不让官员、百姓因国丧而废除,必须照常工作。

冰高皇女即位后改称元正天皇的,不仅是日本历史上首位未婚单身即位的女天皇,也是历代女天皇中唯一从母亲那里继承皇位的女天皇。

根据《续日本纪》,元正天皇的国色天香,容貌异常美丽,向元明天皇让位时“天纵宽仁、沈静婉丽、华夏载乘”、“大慈悲、文静的性格、华丽的美”等语言形容了她的美貌。

元正天皇在位9年,在治国施政方面基本延续了母亲的风格,继续迅速发展日本的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吸收大唐文化。

元正天皇在位期间,命令藤原不比等主持了《养老律令》(养老是元正天皇在位期间的年号)的编纂。 《养老律令》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后世,其意义相当于日本中世纪宪法,于757年正式施行,明治维新时被废除,施行了约1100年!

公元724年,元正天皇以久病为理由让位给侄子首皇子,即圣武天皇。 由于圣武天皇病弱沉溺于佛教,所以原本退位后也以上皇的身份继续帮助解决政事。

在个人生活方面,由于是女天皇,她不能和凡人结婚过正常的婚姻生活,最终只能在孤独中老去。

公元748年,退位24年后,元正天皇病逝,享年68岁。

至此,日本历史上唯一的父子天皇的历史正式画上了句号。

在母女手中养育的藤原家族势力突飞猛进,藤原不比等权力一时倾斜,由于家族和皇室的婚姻侵蚀了天皇的权力,棚空皇室的权力,引发了藤原家族和皇族的矛盾、斗争,深刻影响着元正天皇死后的日本政局。

“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女王统治对日本历史的影响是如何减少的? 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如果完全无视女王的作用,或将他们的作用解释为男性天皇之间的移徙者,日本社会对女王的作用和行为缺乏历史想象”。

明治时期,女性即位被禁止

随着1868年至1912年明治维新和日本的近代化,天皇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军事总司令的地位得到了恢复。

由于女性不能指挥军队,明治时期的当权者认为女性天皇没有意义,必须建立男性限定的继承制度。 他们从普鲁士宪法中借鉴经验,1889年,法律禁止女性即位。

明治天皇

这个时期,整个日本社会和天皇一样男性化,明治政权强化了男性对女性的优越感。

“明治时期的日本宪法强化了家族所属的观念,妻子和家族都属于族长。 这是前所未有的。”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家殿村瞳说。 “明治时期,现代化的日本正式成为父权社会,已婚夫妇采用相同的姓氏(一般为男性)直到今天仍然适用。”

“天皇退位皇孙抢戏 民众:女天皇挺好 不妨再来一个”

二战后美国价值观的影响

二战的战败和之后的占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美国的价值观。

战后宪法规定,天皇从实际统治者变成傀儡,禁止参与政治。

1945年女性获得投票权,但未能恢复天皇的皇位继承权。

到2004年,当时的小泉纯一郎首相召集内阁、政治家和学者组成小组协商这个问题。 契机是,1965年以来,天皇家没有产生男性继承人,皇太子和太子妃在2001年产生了爱子公主。

2002年8月16日,日本东枝县,爱子公主(中)正在家庭远足。

根据现行法律,只有父系成员是天皇的男性继承人,有权继承天皇之位。 该集团提出,是允许女性继承天皇,还是恢复二战后被剥夺王室地位的旧贵族成员。 但是,这个提案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2006年,天皇的次子秋筱宫文仁亲王生下皇孙悠仁,皇室终于松了一口气。

现在,日本未来的天皇悠仁还没有表现出出色的能力。 并且他的表姐备受媒体关注:在父母的话语下,皇长孙女儿爱子公主日益表现出“学霸”的特质,在几乎所有学科中都取得了最高分5分,表现出了日本人最头痛的英语方面非凡的能力,在牛津大学留学的德仁皇太子说:“ 爱子的母亲雅子妃在牛津大学留学,在美国住了很久,当然,进入皇室之前是日本外务省外交官,能够流利地说标准的英语。 据说爱子公主现在的最大目标是能以自己的成绩进入东京大学。

“天皇退位皇孙抢戏 民众:女天皇挺好 不妨再来一个”

朝日信息年的民意调查显示,在全球性别平等态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三分之二的日本人赞成制定法律,允许女性继承天皇的地位。

政府采取了赋予妇女工作上平等权利的措施,被称为女性经济学,但女性领导人至今在日本还是非常罕见的。

今年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日本众议院只有10%的政治家是女性,是世界立法机构中性别失衡最严重的之一。

尽管日本有女性统治的历史遗产,但如果没有纠正性别不平等的重大措施,相似的历史前景依然非常遥远。


标题:“天皇退位皇孙抢戏 民众:女天皇挺好 不妨再来一个”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2184.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