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13 17:27:43阅读:

本篇文章3964字,读完约10分钟

编者按: 5月23日,《南阳日报》头版刊登《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称赞》一文,称水氢燃料汽车加水即可行驶,车载水可实时制造氢气。

南阳“水氢发动机”项目引起外界的关注和质疑。 一位领域专家在濮阳信息港采访时指出,供氢效率是否足以成为汽车能源,氢的纯度、成分、压力指标是否符合燃料电池的要求,是实用上需要处理的技术难点。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26日公布,“水氢发动机车”专名为“车载水解速溶制氢能源车”。 该技术由湖北工业大学和青年汽车从2006年6月开始共同开发,基本技术原理为“铝合金粉末+催化剂+水”反应制氢,现已取得相关专利。 5月22日,青年汽车在南阳研发基地试制了第一辆原型车,但定型量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关于“水氢汽车”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的讨论还在进行中。 从掘木取火,到更加节能环保的材料,人们对燃料改革创新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一次又一次地飞跃,一次又一次地空掉落,遭遇过所谓神话的欺骗和谎言。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水能变油”的骗局在国内大为流行。 始作俑者是哈尔滨司机王洪成,他主张可以将特殊母液以极小的比例放入水中,制成“水性燃料”带动汽车。 1997年10月23日,王洪因生产、销售假冒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原《解放日报》记者陈斌曾经经历过“水变油”诈骗的破灭。 二十四年后,他在澎湃信息中想起了当时的情景。

口述者:陈斌,原《解放日报》高级记者

我1984年进入《解放日报》担任政法记者,但在那个电话之前,我没听说过王洪成这个身体,也不知道“水变油”。

1995年秋天,《法制日报》驻上海记者刘建给我打了电话。 我们都在跑政治法的信息。 关系很好。 他打电话说不想去哈尔滨睁开眼睛吗? 我说什么? 睁什么眼睛?

他说东北哈尔滨一家企业可以私下把水变成油,上海一家企业想买他的配方,老总想让几个记者一起过去考察,是不是真的,记者能提问吗?

我一听就很感兴趣。 虽然我在玩政治法,但是什么信息都可以做。 特别是关于“水变油”的奇闻,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我马上答应了,拉上了上海电视台的记者倪晓明。

【一】

不久我们就出发了,乘飞机下午到达哈尔滨。 十月的冰城已经变冷了,寒气刺骨。

飞机后,我们直接去了哈尔滨市区。 王洪成于1992年11月成立洪成新能源膨化剂有限企业。 这家企业的工作地点在一个小区,其实是普通的民房,进去的是客厅,他们叫会议室。

房间装修一般,但墙上挂着相框,王洪成穿着军装,和各级将军拍照。

就座后,穿着同样军装的工作人员也给我们准备了书面资料,都是报纸向他普及等。 我记得很清楚。 一家《xx日报》为中央媒体,其中将他的“发明”称为“以前四大发明流传下来的中国第五大发明”。 (篇注:原文的题目是“水真的会变油吗? ——记载民营公司家王洪成和他的发明)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材料有中科院的“王洪成成果说明”和中科协的“大力宣传水基膨化燃料的决策”两个重量级的鉴定说明。 随后调查后,该文件发表称:“高效廉价的水系膨化燃料,由国防科工委高级研究员王洪成成功研究,经鉴定,节油率为44%……”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通常,人们看到这些东西,不能怀疑他是假的。 接下来工作人员开始播放录像带,都是些信息啊。 是演示和制作的纪录片,名字也很有趣。 《盘古开天惊世篇——中国王洪成》。

里面介绍的首先是两个复印件。 王河北某地表演,拿着茶杯喝水,然后滴下两种膨化剂液体,搅拌,水变红,有泡沫,用另一个器皿舀,火柴几根燃烧。 另一个是哈尔滨市的67路公交车采用的他的燃料,沿途鼓声大作,黑龙江的副省长和哈尔滨市的副市长在那里出彩。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看到这些东西,普通人可能真的受到威胁,但我一直相信。 我们有几个记者讨论过。 如果这是真的话,中国很快就能赶超中东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正如那盘录像带上所示,“50亿年来,从人类钻头到本世纪胰岛素合成最伟大的发明,我们历经200年走进了世界民族的森林……”

等到傍晚,王洪成来了。

我看着他,典型的北方人形象是,很英俊,中等身材,穿着军装,有阶级——肩膀上有三颗星星,上校。 我们老人也有这件军服和大衣,一眼就能看出来。

他整体给我的感觉很不可思议,一开口就带东北口音,但话很少。

我们说希望看到“水变成油”。 我说看视频是一回事,亲眼看到是一回事。 但他挥手说,今天不行,等明天。 接下来向我们展示另一项发明。

然后他带我们去隔壁黑暗的房间,说要看永动机。 一听到这个,钱学森记得有人批评过。 你说这不可能,能量守恒啊。 但是为了尊重,让我们跟上吧。

他从柜子里拿出几块木板一样的东西,轮子上有传送带,乡下一样的水车。 他说这是永动机,只要给它动力,它就能一直旋转下去。 然后他转了一会儿,车轮突然停了下来,我们几个笑了。

他也不自然,说因为今天很忙,所以没有组装。 碰巧旁边进来了一只白色的小狗,他马上看到小狗在乱动,说。

从这件事开始,我对他有点怀疑。

【二】

第二天,我们开车去了哈尔滨的郊区。 王洪成企业的工厂在那里。 工厂不大。 有一个篮球场面积很大的工厂。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金属罐状容器。 上面有管道堵塞。 这种感觉就像在化工厂一样。

我们先在接待室等着。 墙上也有各种王洪成和各种各样的人的照片。 我们还观察到工厂的所有车辆都挂着军牌。 感觉不是民间公司,而是进入了军需公司。 他的头衔也很可怕。 国防科工委研究员将与科工委以下部门合作生产膨化剂:。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他绕了一圈,开始准备表演。 首先从部下那里拿来水桶里的水,说是清水,我们有人去看了,没吃,但我在看。 他舀了勺子放进碗里,从容器里拿了膨化剂,我记得是两种,前后滴了几滴,水就变红了。 他说着,观察了一下。 然后用火柴点燃,马上就会燃烧起来,火还很大。 那时在室外,一刮风火焰就高高飘扬。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他在那里介绍自己的膨化剂,让部下打开车,用橡胶管抽油,然后倒上他的燃料,上车把车转了几圈。

王洪成表演《水变油》资料图

等一下他看到了,大记者们,看到了吧。 现在可以写报道了吧。

我们那时嘟哝着说会怎么样。 确实看了,但也说不出哪里错了。

但是我知道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油是由碳和氢组成的。 怎么这么容易就变了,能开动车吗? 我想了想。 如果看到了是真的吗? 虽然不是什么戏法的人都会当场表演给你看,但我知道他是假的。

我告诉他,让我开心吧,他拒绝了,没有余地,我一遍又一遍,毕竟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然后我要求他给我们写文章,有两个条件。 一个是你去上海公开演出。 第二,使用我们的水

他那时完全答应了,很爽快,说没关系,可以。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要求呢? 我一直相信哲学,一切都是转移时间、地点、条件。 什么意思? 他现在可以在这个地方用这个工具表现这个效果。 可以换个地方换个工具吗? 能不能论证他是真的,就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

我们三个记者说我老了,他们尊重我,我们统一了意见,没有人轻易向他报道。 因为这件事万一是假的,丢的不仅是自己的脸,还有整个职场的脸。

【3】

大概一周后,他来到上海,带着很多人,还是穿着军装。

地点定在交通大学礼堂,相当大,估计可以坐1000人,当时上海的20多家媒体都来了,电视台的摄像机等都准备好了。 我的心还没有底。

王洪成上台的时候,首先在那里,说了几句自己的发明怎么样,然后开始表演。 部下带来的是他们自己准备的水。

我说不行,你怎么能违反我们的约定呢? 我们来上海表演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使用我们给的水。 如果不用我们的水,就不要表演。 我当时用这句话和语气,很坚决。

他说不行,用他。 我回头向其他记者表明了态度,但里面有猫腻了,我们集体退席抗议,直接走了。 他们聚集在那里,不自然。

因为他没有接受我们的方案,所以我觉得他是假的。 但是,我们不能暴露他是假的,没有根据,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报道他。 你最好不要追赶这个时髦。 现在看来,当时整个上海对他一句报道也没有。

之后,我和王洪成果没有任何关系,但我也一直关注着这件事。 快半年后他暴露了。 1995年,一位名叫何祸的院士在政协会议上呼吁调查这个身体,他当时说,氢氧化物变成烃需要核反应,光靠催化剂是不可能的。

有人推测王洪成是如何改变“魔术”的。 一个可能是加入某种东西,比如电石(碳酸钙),和水发生反应生产乙炔。 这是可燃性的。 或者加入金属化合物,活泼的金属接触水产生氢气,也是可燃性的。 加油、烧的是柴油。 第二个是发现他包了水的人。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等到1996年4月,王洪成被捕,次年10月被判处10年,没收了7处住宅和2辆轿车。

王洪成审判资料图

现在回头想想,当时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他,那么多人愿意把钱投给他?

当时沈阳冶炼厂花了40万美元购买了他的膨化剂,但完全不能使用,退货被拒绝。 首先基本常识是,他这个东西的发明,是为什么不与军事公司合作,为什么不申请专利? 如果是真的话,能得到诺奖哦!

接下来我试着了解了他的一生。 他是农民的孩子,只上过四年学,养过猪,当过兵。 之后坐公交车,可以骗这么多有钱人。 当时的媒体也负有很大的责任,不做调查,不咨询专家,在那里给他造势,越来越大,成为了他的工具,钓鱼了。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最后他还知道要贴上科学的标签。 当时,中科院和中科协的两个说明材料来自哪里,我事后看到公安部门的曝光,他说1986年要去中科院鉴定。 后来反悔了,拿着中科院的印章和抬头的信纸,自己伪造的。 中科协那个,当时中科协也发表了声明。

“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另外,“这里面有腐败吗?

90年代有很多类似的诈骗,包括气功和特异功能。 媒体和商人都可能亲眼看到了他的把戏,但过于相信“看得真实”的说法,没有认真研究和制定严格的科学鉴定方案,反复论证真伪。

自从他入狱后,我再也没听到过他的消息,慢慢地就忘了。



标题:“记者24年前亲历"水变油"闹剧:母液掺水中制成燃料”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1872.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