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洋奶粉乱象有法可依
本篇文章2027字,读完约5分钟
实施《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中国企业报》记者近日从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获悉,中国《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制定,预计将于近期颁布实施。该方法将整合当前的管理需求,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今后,从海外进口的奶粉必须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后才能获准进入中国,相关经营者和代理机构将实行备案制度。
近年来,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后,外国奶粉登陆中国市场,受到中国人的高度追捧。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国外奶粉品牌数量已达100多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奶粉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外国奶粉的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一些国外代工生产的国外奶粉往往只注重市场而忽视质量控制,导致一些进口奶粉达不到中国国内标准。
外国奶粉的混乱需要纠正
《中国企业报》记者近日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中获悉,从新西兰和新加坡进口的两种婴儿配方奶粉不合格。据统计,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近14个月不合格进口食品清单中,有34批超过270吨的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回,其中3/4为婴儿奶粉。
事实上,近年来,“外国奶粉”已经暴露出食品安全问题,一些知名的婴儿奶粉品牌也参与其中,如雀巢奶粉碘超标、美赞臣奶粉金属污染、雅培召回等。
作为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近日报告称,《进出口乳制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制定并通知世贸组织,将于近期发布实施。根据该方法,乳制品需要进行准入评估。只有通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的国家才允许向中国出口,出口商和代理商必须遵守备案制度。
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师冯朝群博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对优质乳制品特别是奶粉需求的增加,世界主要乳制品国内生产能力的提高逐渐滞后。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萝卜洗泥快”的现象,一些进口奶粉会出现变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据记者了解,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和欧盟是中国乳制品进口的主要来源,新西兰和美国的乳制品进口分别占进口总额的46%和18%。2011年,中国进口乳制品91万吨,其中奶粉45万吨,其中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占80%。
冯朝群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建立进口乳制品的安全追溯体系,严格对海外生产企业的不同产品进行分类管理,并对奶粉的原料、生产和销售场所进行标识。例如,日本不要求奶粉中含有碘和锌。如果在日本销售的产品直接进入中国,碘和锌的含量将会不足。
“假洋鬼子”成为治理的主要目标
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媒体,国家质检总局一直在出入境口岸对进口奶粉进行检验检疫。目前,进口奶粉的质量检验中基本没有不合格的安全卫生项目,主要是因为营养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
从理论上讲,出口到中国的婴儿配方奶粉必须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产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应明确界定。然而,标准执行不严与当前大量“外国奶粉”的贴牌生产模式有很大关系。
“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制品行业进入门槛低,原材料便宜,许多中国企业可以找一家代工公司‘上市’生产。”从事国际奶粉贸易多年的张文告诉记者,一些企业开设了自己的小作坊,通过网上采购进入中国,这也加大了监管难度。
目前,中国有数百名从事乳制品进出口的贸易商。许多商人声称他们的婴儿奶粉是“100%进口的”。事实上,这些产品并没有销往国外。这个品牌被形容为“假洋鬼子”。
近年来,“国外奶粉”成为资本和企业追逐的大蛋糕,导致大量贴牌生产产品的出现。例如,有一家新西兰奶粉制造商拥有15或16个代工品牌,其中80%销往中国。张文告诉记者,许多"外国奶粉"经销商更注重"品牌"和利润,而不是质量,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在进口到中国之前,他们对奶粉的来源以及营养成分是否符合销售国的标准没有深入的了解。张文认为,婴儿奶粉应该对孩子的健康负责。与其盲目地制造市场和品牌,不如控制上游环节。配方、生产和检验的全过程应符合中国标准。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经销商的考核。
外国奶粉市场的淘汰拉开了序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配方奶粉市场,“外国奶粉”在该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不仅美赞臣、雅培、苏梅等国际品牌以及国外代工生产的奶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光明、北门美、娃哈哈等本土企业也在海外寻找奶源,发放“进口卡”。
记者发现,进口奶粉的销售好于国产奶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些国外品牌奶粉缺货的情况。对于一罐婴儿奶粉,低端产品的价格为80-100元,毛利率为15%-20%,而高端产品一般在200元以上,毛利率可以超过60%。国内一些企业通过进口奶源和升级配方引进高端奶粉,利润率可达40%左右,但消费者对国内高端奶粉的认可度不高。
对于“外国奶粉”未来的市场结构,冯超群认为,高利润率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奶粉市场,但品牌混杂,未来竞争将会加剧。最终,包括国际四大奶粉品牌、国内伊利和北美在内的大品牌将主导市场,而许多小品牌将退出市场。
标题:治理洋奶粉乱象有法可依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7467.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