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读了研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抑郁了”

“读了研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抑郁了”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2-28 12:29:55阅读:

本篇文章7105字,读完约18分钟

今天推送的是特殊的副本。 我们的博士在读作者,在他读博客的时候得了抑郁症,写着对抗抑郁症的心路历程。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文案,关注研究生们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关注研究生群体面临的压力及其背后的问题。

在国内,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被称为“研究生”,所以我们在内容上不是区分硕士、博士,而是统称“研究生”。

本文所述的对象是硕士、博士、硕士博士等。



我,生物博士在读。 六个月前,我抑郁了。

你可能听说过很多死于抑郁症的明星。 例如,前几天的翠西,具哈斯拉。 除了舍不得他们,很多人意识到抑郁并不遥远。

虽然这样的群体经历了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抑郁,但经常被忽视和质疑。 他们是研究生。

半年来,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抑郁。

抑郁的原因不需要那么特别,抑郁也不是原因。 如果他们纠缠在一起,像山洪猛兽一样进行正常的袭来,心情就会崩溃,这不过是一瞬间。

电视剧里没有深夜哭泣、抱头大叫的“狗血桥段”,一开始只是单纯的心情不好,没在意。 但是,短暂的心情低落后,失眠出现了。


《小欢喜》中的乔英子被诊断为中度抑郁,严重失眠。 她说:“看星星和大海还不开心。” 实际上,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可能连这样记录的力度都没有/电视剧《小欢喜》

一开始每月三五天失眠,后来每周三五天失眠。 失眠的夜晚,我使劲闭上眼睛。 假装睡觉其实很痛苦,眼睛越闭,大脑就越活跃,越不受控制。

眼前像电影一样闪现的是让我不舒服的瞬间,多次虚拟自己和导师吵架,状态不佳,退学的场景。 必须这么想,这样想很爽。

但是,黯然之后,必须经常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模糊心情和不安。

我压力太大了,需要休息进行自我含蓄。 然后,多次告诉自己,过了这个时间,一切都会变好的。

但是,我等了好几次,失眠没有好转,心情也没有平静,而是彻夜的皮肤很痒,就像《发痒》唱的那样“越来越痒”。 痒只在晚上出现,偏偏想睡觉的时候失眠狼狈强奸,夹击的话精神脆弱的我。

我在光溜溜的白天的不夜城游荡,看到的是灰蒙蒙的灯光,灯光下和自己狼狈的影子,感觉世界的颜色消失了。 不是看不见,而是感觉不到。


ted上谈到抑郁症的经历时,他说:“在我脑海中举行葬礼,悼念者络绎不绝。”

在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我意识到这并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 于是我把我的情况告诉了学习心理学的博士同学。

随后,我们进行了贝克抑郁症量表( bdi )。 结果:轻度抑郁、中度焦虑。

并且她还告诉我量表测试结果是临床诊断抑郁症的参考指标之一,没必要给我太多压力。

看了结果,确认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所以在浏览了一点朋友的建议和抑郁症相关的文献后,我对自己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整,如果情况没有好转,就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开始了解抑郁症后,我惊讶地发现,抑郁症在研究生群体中的处境真的不乐观。

在对抗抑郁症的艰难道路上,我不是一个人。

抑郁症的研究生,你们并不孤独

如果我提到这些人,陶崇园、陆经纬、侯京、陈慧祥,你们听说过多少人? 这些被抑郁症困扰的研究生们最终选择了以死亡的方式结束这一切,引起了多少人的关注?

对于研究生的压力,人们要么不关心,要么装作视而不见,有些人认为“读书读牛角尖”、“小题大做,无压力”。

缺乏对社会、家庭、朋友、各方面的了解,加剧了研究生的无奈。 研究生教育看起来风平浪静,高产文案,喜人数量、“大跃进”式的快速发展,背后都是以精神伤害为代价的。


很多人以为研究生在做科研创新的工作,但实际上可能是在重复实验/ pixabay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都很大,有人说单独拉拢研究生群体太大了。 但研究表明,研究生群体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情况是普通人的6倍以上[1]。

国际权威杂志《自然》每隔两年调查一次世界研究生,2019年有630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调查[2]。 其中有近700人来自中国。 结果显示,全球36%的研究生曾因压力导致抑郁而求助[2]。

这只是因为抑郁而求助的比例,在抑郁中一个人痛苦,很快得不到帮助,又有多少人痛苦得不到帮助,走向极端?

一项小研究的调查结果让我害怕。 调查显示,7.3%的调查对象过去想自杀的2.3%计划自杀[3]。


有些研究生因为担心不能毕业而严重抑郁或焦虑

以上文案想告诉大家,研究生的压力不再是简单的教育遗漏、个人例子。 这样恶劣的精神状态在研究生群体中像瘟疫一样传播。

长期处于巨大压力的研究生,真的不值得关注吗?

论文不出来,就像在冰冷的宫殿里一样

不得不说研究生的地位非常不自然。

首先,你是学生。 其次,你真是在科研第一线工作的准“科研工作者”。

研究生们至少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作为学生的成绩、毕业、就业压力、科研任务带来的竞争和压力。

但是,无论是成绩还是科研任务,最终都归结为一点,sci文案。

大家可能不太明白,为什么好人会被所谓的“论文”逼得精神崩溃?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博士,把申请奖学金、论文投稿的一共17封拒绝信穿成裙子戴在身上。 能顺利毕业的博士,背后可能有很多论文。

这么说吧,没有文案的研究生,就像没有子嗣的嫔妃。

后宫的女人,只要有了孩子,很多线都会得到保障,所以不极端使用只是为了生一个半儿半女。 对于研究生们来说,有了文案,将来做任何选择都会变得轻松。

但是,复印件不是你想送,只要想送就可以送。

王妃可能会在残酷的竞争中失去孩子,或者怀上死产,但是在被折磨的死亡活了下来之后,孩子就活不下去了。

研究生也是一样的事情,很多人在自己的课题上耗费时间,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但假设最终课题不成立,只有发现“胎”,将时间和青春与死去的课题埋葬在一起,别无他法。

相当高的一个学年,在毕业前没有指望培养“孩子”,但新进入实验室的同学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在增加。 这怎么没有压力?

多年没有儿子的王妃得不到皇帝的宠爱,在后宫的生活步履维艰。 多年没有实验成果的研究生,没有办法得到导师的喜爱,只好低着眉头对视,灰溜溜地活着。


在研究生院不能发表sci论文的研究生,相当于在后宫没有孩子的王妃/《甄嬛传》

当然如果老家有背景的话,皇帝也会抱着别人的孩子来抚养。 也有机会像迷恋导师的研究生一样,拿别人的文案,光明正大的做依据,以此为跳板,从此顺风顺水。

所以,在后宫,争夺宠物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室也是如此。 作为“冷宫”的研究生,我很熟悉。

以上,不过是来自实验室的压力。

许多学校和导师把文案作为考核毕业的几乎唯一标准,没有文案就等于不能毕业。 延期毕业成了无奈和唯一的选择。

当你的同学朋友已经结婚工作,有车有房的时候,你可能因为太延期了,没有文案而“扫房子”。 而且,是被扣除学位证书的“纯出身户”。

研究生是接受过一体训练的科学技术储备的力量吗? 还是用来复印的工具?


合格的研究生一般都面临着读不完的论文和书,但那些是真正的专业需要,那些是发论文的需要/嬉皮士

据教育部统计,年全国研究生在校人数273万人,毕业人数达到60万人[5]。 到明年,在校研究生人数预计将达到290万人[6]。

未来的竞争更激烈,想让这些人拥有复制品吗? 没有副本的庞大数量的研究生,该怎么办呢

进入研究生学习,只有“鸡汤”会告诉你文案有多好,但没有人会说文案该怎么做。

研究生的一生,似乎为了文案而拼命地活着。

研究生比996还要辛苦

我和你一样需要复印件,也有领导。

宫殿王妃依赖皇帝,但实验室里只有一位导师。

一项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和导师的关系不满意[1][4],甚至遭受过导师的欺凌[7]。

在对中国的调查中,被欺凌的人和被歧视的人的比例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研究生没有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冯钢在自己的微博上说,“拼命喝酒的意愿”是某个学生的骄傲。 但是在大学里,很多学生喝酒并不是因为意志坚强,而是必须这样做/微博

我大胆地想了想,也许不知道我们什么是欺凌,或者说不习惯欺凌。

国内很多实验室,就像个人工厂一样,学生们暗地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有的导师直接对学生说“导师和研究生是雇佣关系”。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领导。 当着其他导师和学生的面评价自己所在的研究生,简单的话“好用”。

作为学生,或者作为一个个体,我可以想很多词来形容。 勤奋,努力,谦虚……。 “使用方便”绝对不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被形容为“好用”,是因为它是工具。 这让我想起了只会拧“摩登时代”螺丝的流水线工人。


卓别林扮演着被资本家剥削的螺丝起子,就像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摩登时代》

学生被导师这样对待,两者之间有公平吗?

导师当然也有导师的压力,研究生也应该分担科研的一部分压力,但是学生要承担多大的压力,承担多大的压力,以及如何保障两者平等的关系,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除了与导师的微妙关系外,生活和工作的失衡也是研究生压力过大的原因[1][2]。

周围许多研究生表示,研究生毕业后,几乎没有个人生活。 “996”的员工制对许多研究生来说是奢侈的。 因为他们在实验室消耗的时间从来没有低于“996”[2] [4]。

没有自己的生活,就意味着从压力大、任务重的工作中得不到休息和解放。

而这种超长员工、昼夜颠倒的情况,几乎是很多研究生的常态[1][2][4]。 有名的院士施一公在公开场合谈论研究生的基本素质时,也把“付出时间”放在了第一位。

但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在科研行业,大家都要以“过劳业”和“超额加班”为美德。

很多导师为了保证工作时间,甚至在实验室安装了指纹读取器和监控摄像头,但是目的是“催”还是“强制”?


就业中的过劳就业还可以申请加班补贴、调休,研究生全周不间断的就业,连相应的保障途径都没有

在这里说明。 作为生物民工,我对不同的实验习性非常尊敬。 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非常满意的话,恭喜你。

我也很明白“快一步”在科研竞争中的重要性。 因为我不拒绝加班。

但是,这个不得已,作为正确的价值和评价标准,要让所有人都接受和适应,本身就很难。

更可怕的是,处于这种价值体系的人,在习性上一贯,层层加固。

收入低没有退路,就像在卖身契上签字一样

何况,在超时工作的背后,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支持体系和辅助体系。

对研究生来说,超时工作是日常的,附加补助只存在于幻想中。 很多人的补助不足以支持日常生活的支出,很多导师不会取消或者发放研究生补助。

考虑到自己周围同学的朋友,考虑到自己的父母老了要补助自己,压力如影随形。


奇萩说士庞颖28岁读研究生,很穷,焦虑真的是不可避免/ @九爪蟹

作为广为流传的“四大天坑”专家,他们不仅需要担心研究生期间的生活费,也需要担心研究生今后的生活和就业问题,雪人会越来越大。

对我所在的生物学专业来说,收入水平不容乐观。 即使拿到的工资“相对”高,也不能和这几年的高不成比例。

地位高、付款多、收入少是博士不自然的现状。 特别是临近回国,加剧了拥挤的研究生市场竞争。

付出越来越多,生产不错,没有海外经验而被使用者厌恶,成为了土博士(国内读博)的困境,也加剧了他们的紧张感。


每年有数十万研究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所以压力不大/翘臀中国

看到这里,如果读不下去肯定也会有人想退学。 你签了卖身的杨白劳吗?

退学,对很多研究生来说,比如我,一天闪烁800次想法。 但是退学不容易。

我是硕博连学生,学制五年。 与硕士( 3年)到博士( 3年)的方法相比,硕士博士似乎节约了1年。 但是硕博生通过考核后转到了博多,中间没有授予硕士学位,只有博士毕业后才授予博士学位。

如果退学,不仅浪费几年的劳动力,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只能以应届毕业生以外的身份参加就业竞争。

我也听说过很多富裕的学生。 有干劲,选择转硕士还是退学,但对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来说,倒退的价格完全负担不起。

越是如此,他们就越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陷入抑郁症的困境。

关于“抑郁症”,我们能做什么呢?

只写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研究生们面临的抑郁,并不是个人的“矫正”和“想不开”,而是背后有很多现实的原因。

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在上个月的测试中,情况恢复了正常。 我并不是在这里详细分享我对抗抑郁症的过程。 因为每个人的状态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但是,我认为有几点是共通的,请参考。

第一,说话

说话容易,但做起来难。 因为可以找到了解你处境的说话对象,真的很难。 但是,还是建议掌握“吐槽”。

我个人不太建议父母说自己的情况。 因为父母对抑郁症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神经病”的水平上。 我和朋友一起去医院的时候,看到了骂抑郁症女儿的父亲。


在电影《82年的金智英》中,金智英有抑郁症状,但她的婆婆不理解,认为也会影响儿子/「82年的金智英》

父母不擅长你的状况,看起来很冷酷,其实是必然的。 对他们来说,抑郁症很少见。 事实证明,城市的快速发展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8][9]。

有人可能会认为导师可能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另一方面,学生担心暴露自己的压力会让导师产生负面看法。 另一方面,导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和学生表达信息,就会加剧误解。

不是说“天下导师”通常是黑的,也不是说研究生抑郁错误在导师身上。 有些学生经常向导师传达信息,反正我不会。

在一些国家,学生之间成立“互助会”,在这里可以分享经验、诉说痛苦、求助。 但是,在我周围,几乎没听说过这样的实体互助会。 即使是在线交流小组,一旦被上司“关注”,也会马上停止。

所以,说话只是看起来简单。

第二,找兴趣爱好。

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很重要。 特别是稍微动一下手,内心的不安就会得到大幅缓和,让你很开心。 我个人从画和粘土中发现了很大的喜悦。 我有点欲望。 是抑郁症之间的收获。


用超轻粘土制作海绵宝宝这个活动可以让心情平静/ bilibili

在这期间,我开始写科学论文。 本来写科学论文只是为了分散观察力,不要太关注实验、毕业等让我心烦的事件。

出乎意料的机会,我写科学论文挣了零花钱。

在这个困难的时候,不得不说少的稿费对我恢复信心是不可缺少的。 我不知道有钱能不能把鬼推掉,但赚钱能让我开心是真的。

后来事件被曝光,老板在小组会议上直接当着实验室所有人的面否定了我写的复印件,并下令停止,但恢复的信心并没有被推翻。

不是说大家都放弃学业赚钱改善感情,而是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兴趣爱好的话,生活会很困难,但是我觉得很棒。

第三,寻求专业帮助。

专业帮助无疑是最有效的处理你问题的方法。 专业的心理咨询,抗抑郁药的采用,可以最直接地改善你的现状。

以上是我们个人可能采取的抑郁症对策。 但是,研究生的抑郁问题,不仅仅需要个人改变。

调查显示,40%的中国博士生求助[4] 但是,在求助的人中,在学校得到有益帮助的只有10%的学生,在世界其他地区为28%[2]。


很多时候,只能看到研究生们努力学习,但看不到他们背后的心理痛苦/希帕

在美国很多大学的主页上有心理咨询的项目。 许多美国大学定期发表学生心理和精神状况调查报告[10][11][12],部分放矢措施保障学生的精神健康。

但是,现在很多研究所和大学也认识到了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开放和启动了心理咨询的途径,也充满了希望。

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工作压力、就业环境等,并不是只有研究生才能处理好的,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这不仅仅是等待生命的警钟。

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现状,无论个体悲剧,无论它多么血腥,都有时间覆盖黄土。

参考文献

[1]伊凡斯、叔叔、贝拉、贝尔、盖特、叔叔、韦斯、叔叔、供应商福特、叔叔( ) .见证方式。

[2]沃尔顿、c. (2019 ).PhDs :土着信心、575(7782 )、403。

[3]garcia-williams、a. g .、移动ITT、l .、kaslow、n. j.( ).MentalhealthandSuicidalbehavioramongraduatestudentts

[4]沃尔顿、俄梅亚拉、s. (2019 ).phdstudentsinchinareportmiseryandhope.nature、575(7784 )、711。

[5]各级学历教育学生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6]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

[7]沃尔顿,c. (2019 ).amessageformentorsfromdissatisfiedgraduatestudents.nature,575(7783 ),551。

[8]朗伯、k. g .、尼龙、r. j .、日本航空、叔本、卡里德á、米( ) .布赖恩斯Inthecity :内罗毕罗杰克斯福音社

[9]lambert,k. g. (2006 ).risingratesofdepressionintoday ' ssociety :联盟关系办公室-基础架构软件

[ 10 ] taskforceonstudentmentalhealthandwell-being.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

[ 11 ] themissionofthegraduateassemblyistoimprovethelivesof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graduatestudentsandtofostervibrancce

[12]smith、e .、brooks、z.( ).Graduatestudentmentalhealth.Tucson :国家安全理事会–专业协会

标题:“读了研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抑郁了”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060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