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红旗与中国大阅兵:6次成为检阅车 设计细节有深意”

“红旗与中国大阅兵:6次成为检阅车 设计细节有深意”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05 21:23:10阅读:

本篇文章1545字,读完约4分钟

2019年10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大大检阅了三军,习大大主席乘坐的检阅车再次成为话题。

这辆检阅车是一汽集团红旗企业品牌特制的。 这也成为了第六次阅兵车,1959年10周年国庆大阅兵,1984年35周年国庆大阅兵,1999年50周年国庆大阅兵,2009年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2019年70周年大阅兵。

“红旗与中国大阅兵:6次成为检阅车 设计细节有深意”

1959年10周年国庆大阅兵:

红旗ca72

红旗ca72。 图/视觉中国

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大阅兵中,阅兵车上首次出现国产车种,10辆红旗ca72轿车的亮相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红旗ca72是我的国有号码第一辆真正的红旗品牌豪车,从外观造型看,前脸使用扇形图案设计,尾灯使用宫廷型尾灯设计。 装修设计使用景泰蓝、杭州织锦等。

1984年35周年国庆大阅兵:

红旗ca770tj号

红旗ca770tj号。 新京报记者王琳琳摄影

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国庆大阅兵,这一年阅兵车是一汽集团特制的,由于时间紧迫,被改进为红旗770型防弹车,增加了可确保活动天花板和安全的升降装置。 该检阅车长6米,宽1.99米附近,外观上延续着红旗770型防弹车的外观设计。

“红旗与中国大阅兵:6次成为检阅车 设计细节有深意”

1999年50周年国庆大阅兵:

红旗ca772tj号

红旗ca772tj号。 新京报记者王琳琳摄影

1999年50周年大阅兵登场的阅兵车为红旗ca772tj,与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时阅兵车的外形大致相似。 但是,其前半部分为半开放式,驾驶室为封闭式,上方有3个用于审查的演讲用麦克风。 在内部装饰设计中,使用真皮布料,在后部座位侧设置了可以起立的检查台。

“红旗与中国大阅兵:6次成为检阅车 设计细节有深意”

2009年60周年国庆大阅兵:

红旗ca7600j

红旗ca7600j,这辆检阅车继续了三排座椅设计。 另外,其他经典元素被保存了下来。 灯设计延续了旧的红旗圆灯和筒状挡泥板的形状。 前网格是扇形的设计,吸取了以前流传的建筑“九梁十八柱”的意思。 尾灯的形状使用的是宫灯状的设计。

“红旗与中国大阅兵:6次成为检阅车 设计细节有深意”

从变化方面看,红旗ca7600j动力方面使用了一汽集团自主开发的发动机,车身长度6.4米,使用了轻量化的设计。 设计中组装了高强度钢板和航天飞机的窗玻璃等,具有防弹功能,另外,箱体上搭载了防爆技术。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

红旗ca7600j

红旗ca7600j。 新京报记者王琳琳摄影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式上的检阅车是红旗ca7600j,它实际上是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的检阅车。 但是,年阅兵时悬挂了国徽。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6年以来,国家领导人乘坐的阅兵车首次悬挂国徽。

“红旗与中国大阅兵:6次成为检阅车 设计细节有深意”

2019年70周年国庆大阅兵:

红旗t196

红旗t196。 图/视频屏幕快照

今年阅兵式上的阅兵车是红旗t196,实际上是红旗l5的加长版,与2009年和2009年两次阅兵所采用的红旗ca7600j属于同一设计系列。

从设计上看,红旗t196的姿势比例和曲面语言非常罕见。 另外,还有融合多种中国文化元素的传说,如意味着“天圆地方”的圆形前灯、方形转向灯、“天安门轮廓”的车头、车尾、装修主线、“宫灯”式尾灯等。

揭露红旗检阅车:第一辆国产检阅车纯粹是手工制作的

轿车在中国家喻户晓,“红旗”一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轿车企业品牌的含义。 从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大阅兵红旗ca72,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红旗ca7600j,再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检阅车,红旗轿车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有到无、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过程

“红旗与中国大阅兵:6次成为检阅车 设计细节有深意”

标题:“红旗与中国大阅兵:6次成为检阅车 设计细节有深意”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119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