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对撞机花1300亿?学者反驳杨振宁:欧洲都不用这么多”

“对撞机花1300亿?学者反驳杨振宁:欧洲都不用这么多”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16 11:06:16阅读:

本篇文章2731字,读完约7分钟

4月29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明德讲堂”,主持人观察到了曾浩举起的手。

他兴奋地站起来接过话筒,向中国科学院院士、诺奖获得者杨振宁提问。 “现在,给我们制造环正负电子对撞机( cepc )的想法改变了吗? ”。

曾浩刚到研究生院一年级,现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实验物理中心学习。

“我本科的时候知道杨先生反对cepc,但是最近他好像改口了,我听说他不反对,所以一问,他还是泼了冷水。 ”。 曾浩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礼堂里,杨振宁告诉曾浩,大型对撞机“宴会过去了”,“请不要朝这个方向走”。

在cepc的门槛边缘,曾浩并不是不知道同行的悲观观点。 “做cepc的人毕竟还很少,我的同学们觉得我们占了他们的经费。 ”。 曾浩说。

但这次杨振宁的观点还是让他吃惊。

“杨先生说科学研究成功的第一步很有趣。 我科学研究的有趣之处是高能物理。 如果对材料学这样热门的行业感兴趣,就不会成为高能物理的研究生。 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我就继续这方面的研究。 ”曾浩说。

但是,建造大型对撞机之争再次被点燃。

在微信的力矩中,有人做了“对联”。

上联: the party is over.(宴会过去了)

下联: the game just begins.(大戏方始)

横批: collisions outside the field.(易场碰撞)

与杨振宁的观点相比,有点高能物理学家表达了他们的意见。

观点1

宴会已经结束了吗? 盛宴真是太棒了!

杨振宁:“这个行业不是从今天开始,而是从30年前开始走上了终结之路。 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

我很佩服杨先生在粒子物理行业的突出贡献,但我不能赞同这个观点。

2008年左右,我在欧洲核研究中心( cern )做了五六年的高能物理研究。 有一次,杨先生访问了cern,做完报告后,他召集了我们的年轻中国人开会。 会上他说加速器物理前景悲观,建议我们转向其他方向。

那个时候,这些话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我现在很高兴自己多次下来。 从2008年到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前后只有三年多,现在回头看,当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世界加速器物理技术发展迅速,探测器技术不断升级,低温技术、超导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正在被应用于加速器,这些技术方面的进展也给工业界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尊敬杨先生,但不能认同这个看法。

回顾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高能物理并不像杨先生预言的那样“宴会过去了”。 高能物理孕育着更大的突破,但大型对撞机项目有可能带来这场宴会的真正高潮。

半个世纪以来,高能物理的迅速发展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为中心展开,其发现和成果约占三分之一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极其成功地描述了对撞机实验上的大部分物理现象,随着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标准模型的粒子谱已经很完整。

但是,标准模型也不是终极理论,标准模型本身有很多理论上的困难,也存在很多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

对标准模型的进一步认识乃至突破,将大大加深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大型对撞机项目将在这一突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今年年初,欧洲核研究中心( cern )发表了未来环形对撞机( fcc )的概念设计报告,其技术路线和科学目标与cepc一致。 这证明了整个高能物理学界对大型对撞机项目的科学意义和技术手段的认知高度一致。

观点2

200亿美元? 没有那么多!

杨振宁:“这架对撞机将花费中国200亿美元。 我不能接受这个事件。 ”。

阮曼奇

即使是欧洲的fcc也花不到200亿美元,何况作为基础设施大国的中国呢?

去年11月14日,cepc发表了2卷本的《概念设计报告》。 预计cepc的建设费约需360亿元人民币( 53亿美元)左右,其中包括10%的不可相遇费,即为应对不明情况而预留的费用。

cepc的预研事业和核心技术攻关事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

自去年《概念设计报告》发表以来,cepc进入了包括对撞机和探测器两部分的技术设计报告环节。

目前,对撞机部分的技术设计已经能够将亮度(即粒子产量)提高到原来的60%,有些重要的技术正在发展。 探测器方面也在推进国际合作的框架和讨论。

观点3

人傻钱多吗? 我们走在前面!

杨振宁:“这个实验结束后,这台机器不能再做了。 制造更大的对撞机需要越来越多的钱,至少需要200亿美元。 其他国家没有钱,大家都说中国有钱。

早在年末就有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迹象,开始研究是否要模仿cern的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 lep )建设能量高的类似装置,并进行调查。

年7月4日,cern宣布发现希格斯玻色子。 9月13日,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在北京召开战术研讨会,报告调查进展。

听完报告后,茶歇期间,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找到我,说:“你能想象把你们建议的30公里周长的环形加速器建成50公里周长,然后从电子-电子对撞机升级为质子-质子对撞机吗? ”。

在会议上,我们提出了这个构想,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学会很快成立了研究小组。

之后,年9月13日,成为环状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质子―质子对撞机( cepc-sppc )概念正式提出的日子。 之后,欧洲核中心也表示了建设fcc的想法。 年9月13日,cepc的员工小组先于fcc成立。 我们一直走在前面。

观点4

追逐热点? 不值得推荐!

杨振宁:“对年轻研究生来说,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其实不是你学到了那些技术,而是你必须让你自己进入未来五年、十年有很大快速发展机会的行业。 这是你成为研究生时的目标。 ”。

基础科学是创新的源泉。 在我们大力提倡加大基础科学研究的时候,当我们呼吁“板凳可以经受十年的寒冷”时,杨先生问我们研究生如何“五到十年的快速发展”,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正确选择”

教学生基于个人短期得失,不是根据个人特点和趣味性选择研究方向,不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这样做也会给我国许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重大突破的研究带来灾害。

方亚泉

杨先生在高能物理行业的各论文上有上千人的签名,他可能认为个人的表示度不高。 杨先生搞理论物理,可以单枪匹马研究,但大科学大装置是几百、几千、上万人一起做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模式。 现在和将来,人类基本物质世界的探索,需要站在全人类合作共赢的水平上进行思考。

“对撞机花1300亿?学者反驳杨振宁:欧洲都不用这么多”

阮曼奇

学习技术和找到方向都非常重要。 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如果让所有人追逐潜在的热点,就未必是值得尊敬的事件。

培养研究生,必须尊重他的趣味性和基础,同时为他们提供比较好的科研环境。 如果杨先生的想法实现了,当然是非常成功快乐的人生,但这样的经历不一定能被宣传,不应该被宣传。


标题:“对撞机花1300亿?学者反驳杨振宁:欧洲都不用这么多”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2168.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