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完特朗普后特蕾莎·梅的使命结束 继任者会是谁”
本篇文章4682字,读完约12分钟
年3月13日,英国伦敦、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出席联邦日礼拜后离开威斯敏斯特教堂。 图/视觉中国
“脱欧梅首相”黯然退场
5月23日,星期四,英国举行欧洲议会选举的投票日。 根据法律规定,所有英国媒体不得在投票日当天发表倾向性报道。 例如,必须推进党派,发表民调,以免影响选择。 按照惯例,这将是英国平时喧闹的政治气氛中很少安静的一天。 但是,这一天并不平坦。 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刊登了同样重磅的信息。 特蕾莎梅总理将于次日发表演讲,宣布辞职时间。

在过去的一年中,梅多次经历了党内到党外、议会到民众的挑战。 媒体讽刺她已经是“行走的僵尸”。 保守党后座议员进行了一次反叛投票,使她的脱欧协议无法通过。 英国的普通市民厌倦了每天打开收音机和电视,但他们听到了脱欧进程被逼上死亡之局,被拖着走。

终于,梅多次在当地时间5月24日上午10点,在阳光明媚、略显耀眼的唐宁街10号前,梅发表了自己的辞职演说。 身穿红色西装的她回顾了过去三年的成绩和遗憾,想留下自己的体面,但当读到最后一句“能有机会为喜欢的国家服务我感到很荣幸”时,她终于无法自制,流下了眼泪。 随后,梅迅速关闭演讲稿,回到办公室,留下了一个非常寂寞的背影。

党内分裂
对了解英国政治和脱欧进程的人来说,梅辞职不再是悬念,而是时间问题。 现在,因为已经完全到了极限,所以不能再拖了。
辞职前几天,梅提出了一份不知道已经改编成几版的脱欧协议草案,完全抛弃了保守党的一贯角度,表示如果议员们能通过该版的脱欧协议,她将同意通过举行二次公投进行更换。 这个完全叛徒的操作惹怒了接近保守党的后座议员。 当天,下院领导人里德·索姆表示完全不能支持首相的新提案,宣布从内阁辞职,时隔两年多,成为第36位退出梅内阁的大臣。

说起来也不为过,最近半年多来,梅逐渐失去了保守党内的所有信任,党内各派已经暗中算计、摩拳擦掌,等待着她首相生涯的结束。 但令人惊讶的是,梅表现出了坚韧和顽固的意志。 关于自己的脱欧协定,她确信这是英国从欧盟带回的最好的协定。

为了向议会提交协议,梅驱逐了党内脱欧派内阁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外交大臣和脱欧大臣戴维斯,强制在内阁达成共识。 随后,梅一次向议会辩论投票提交了协议。 但是,他失去了党内脱欧派的支持,无法说服工党内足够的票数支持政府,梅的提案屡屡受挫,刷新了100年来政府提案获得反对票数的新高。

另外,保守党内的不满也在积累。 与工党这样依赖大型工会、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党派不同,保守党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己地方党部的力量,地方基层党员的小额捐款也是保守党收入的重要来源。 因为,在制度设计上,代表保守党后座议员的1922委员会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如果所有议员都有15%的联署,1922委员会就可以开始对党首的不信任提案。 如果多数通过,党首将被罢免。 去年年底,面临困境的梅遭遇了这样的不信任案的表决,最终她幸运地得到了多数的支持票,逃过一劫。 但是,那次投票后,保守党内部首相脱欧协议引发的分裂已经上台,不能再弥合了。

在英国主流的几个党派中,保守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最持怀疑态度。 历史上,面对改革欧盟机构、各成员国希望转让越来越多主权的要求,撒切尔夫人说:“不! 否! ”答案成了英国议会辩论的经典片段。 目前保守党内最大的派系是由长期以来对欧盟持怀疑态度的议员组成的高级后座议员雅各布·里斯·摩根领导的“欧洲研究小组”。 半年多来,与脱欧协议相比,梅的固执和高压异常激怒了保守党内的疑欧派。 最后梅黯然离场,最直接的原因是她没能完全弥合她们和这些党内同事之间的分歧。

进退两难
三年前,英国因公投决定脱欧,卡梅伦首相辞职,梅在党内选举中当选为新的保守党党首,成为英国第二位女首相。 当时,人们不断将这个牧师家庭的女儿,牛津的毕业生和她的前辈兼前辈撒切尔夫人进行比较。 据说当时撒切尔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时,20多岁的梅很失望。 因为她认为自己应该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在卡梅伦政权中,他担任内政大臣6年,担任英国情报、警察、边境等强大部门,获得“铁娘子第二”的美誉。

穿着有习性的西装,踩着尖头的鞋,戴着巨大项链的梅,在议会辩论中非常出色。 面对工党党魁科尔宾,她有时面对攻击,有时嘲笑,有时冷嘲热讽地应对,这让保守党高涨了一时的民调,对工党形成了碾压之势。 上任不到半年,她提出了“硬脱欧”,即以“不寻求单一市场”、“停止英、欧之间的人口自由流动”为目的的脱欧路线图,让英国脱欧派人士看到了与欧盟清洁分手的希望。 之后,梅非常顺利地通过了立法,确定了2019年3月29日这个脱欧的时间点。 看来,英国脱欧这位前首相留下的巨大混乱,在短时间内达成了一致。

但在年,意气风发的梅现在做出了足够让她后悔的决定,解散了议会重新举行选举。 梅的算盘很清楚,希望在这次选举中巩固保守党席次的特点,利用工党党内质疑科尔宾领导力的四个机会,尽量打倒这个老对手,顺利推进脱欧进程。 但是,工党在科尔宾的领导下,巧妙地绕开了脱欧话题下的交战,攻击了政府削减预算和加剧社会不公等。 虽然在这次选举中工党没能逆袭上位,但是保守党失去了在年大选举中建立的许多微弱议席,不得已只和民主统一党结成同盟,没有成为少数派政府不自然的立场。

这次鲁莽的选举,埋下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炸弹。 政府的提案要想在议会通过,就必须让北爱尔兰盟友民主统一党满意,而且保守党内部也必须避免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这种如履薄冰的边际操作,使政府和议会之间陷入了严重的电锯状态,大大延迟了脱欧进程的效率。

梅因为脱欧而能成为首相,但她上任伊始,自己任内最重要的任务就不是让英国脱欧。 但是,在紧张的对欧谈判中,她选出了棚空的全体内阁成员,包括负责此事的脱欧部长戴维斯。 在过去的三年里,梅多次直接飞到布鲁塞尔,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洲委员会主席容克和欧盟方面的解决英国脱欧的专家巴尼耶直接进行了会谈。 首相凡事亲民,辛苦,效率高,但这让英国失去了谈判中最重要的缓冲度和模糊度空之间。

戴维斯在公投中作为脱欧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脱欧谈判中被彻底边缘化,最终愤然斩首。 他的继任者,保守党内中生代脱欧派代表拉普,在短短几个月后也只能辞去脱欧大臣一职。 梅没有留住拉布,而是直接任命党内资历极浅的巴克莱为脱欧大臣。 这明确了将脱欧部视为完全的办事机构,拒绝该部门主管参与决策过程。 梅梅亲自谈判并带回的协议被广泛认为是“软弱”和“向欧盟妥协”。 这极大地激怒了保守党内的脱欧派,让梅也承担了所有缺乏谈判能力的责任。

另外,梅的公共形象也因本来的希望极其渺茫,最终失败的议案投票而崩溃,失去了首相和党首的领导地位。
在英国西敏制议会系统中,政府的提案很少被否决,重要提案如果持续被否决,政府的施政就无法进行,只能解散议会选举,打破僵局。 梅为了推进自己的协议,可以说囊括了所有的手段。
去年12月,梅为了掩盖自己协定北爱《边境保障条款》部分的重大错误,拒绝向议会发表总检察长对考克斯协定法律草案的建议。 这项法律提案的一部分泄露给了《泰晤士报》。 总检察长认为,如果北爱边境问题难以处理,现行保障条款的副本可能会使英国无限期保留在欧盟关税区内。 也就是说,英国真的不能脱离欧洲。 这激怒了议员们,英国议会通过了史无前例的“女王陛下的政府藐视本院”的提案,政府不得不发表了该法律提案的全文。 这件事发生后,相当一部分支持英国国内脱欧的人开始说谎梅,通过公投支持留欧的历史。 她后来心不在焉,认为她从未试图让英国干净脱欧。

而且,在自身的脱欧协议多次未能在议会通过而陷入僵局之后,梅选择了让议员们通过“方案排名”的极其罕见的做法,对各种可能性方案进行依次表决。 至此,梅领导的政府可以说完全失去了对脱欧局势的控制,其方法也成了笑柄。 梅在面对欧盟时,过分强调“一定要协定脱欧”的弱点,被欧盟利用,曾经的脱欧路线图的“硬脱欧”宣言变成了纸空谈。 欧盟方面完全掌握了英国的底线,拒绝进一步让步,结果将3月29日的期限推迟到了10月底。 结果,英国政府丢面子,选出了必须参加5月底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只能在布鲁塞尔从事3个月的欧洲议会代表团。

谁来接手?
作为在非常时期就任,作为首要任务领导英国脱欧的首相,梅没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她确实是个失败者。 她最终选择了于6月7日辞去保守党党首一职,只是为了离开最后的岗位,接受了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3日至5日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并没有使用他国元首“保卫首相”时的不自然态度。

梅正式辞职后,保守党很快将进入党魁选举进程。 报名者只有获得两个议员同事的联署才能参加竞争,最终获胜者将作为保守党新党首,自动成为联合王国首相。 作者发稿时,保守党内已确定有9人表明了自己参选的意向。 不料,这将是保守党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党首选举。

然后,5月27日,欧盟各国公布了欧洲议会选举的投票结果。 如事前所料,保守党遭遇了一个半世纪以来最大的惨败,得票率不到10%,仅排在第五位。 原英国独立党首法拉奇率领的“脱欧党”,成立仅6周就席卷了整个英格兰,以29个议席位居第一。 惨淡的选择熟知保守党所有党首候选人,梅在脱欧议题上的失败,已经成为该党严重的负资产。 如果新党首不能如期领导英国在10月末脱离欧盟,肯定会面临议会的倒阁和选举的新的崩溃。

目前最有前途的是担任伦敦市长和外交大臣的脱欧派领导人鲍里斯·约翰逊。 多年来,约翰逊觊觎首相高位已不是秘密,他出身于富裕家庭、伊顿公学和牛津贝利奥尔学院的精英,在保守党内资历极深。 但是,辩论和记者生涯中练习的利齿和犀利的笔法,使他毁誉参半。 在所有候选人中,约翰逊对欧盟持最强硬的角度,表示将与欧盟谈判新的协议,但他发誓不怕无协议“裸退”欧盟。 其他对欧强硬派的主要人物有环境大臣高尔夫、前脱欧大臣拉布、前下院领导人里德·索姆等人,他们对脱欧的看法和约翰逊相似。

欧洲鸽派方面,是目前内阁大佬众多的阵容,外交大臣亨特和内政大臣贾维德是其代表。 这一派的人物大多是保守党内的实力派,长期浸渍在内阁中,无论是能力还是本事都不输给脱欧派。 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没能马上和梅断绝关系,如果他们任选其一,就不容易让人们相信保守党脱离了梅的路线。

保守党党魁选举规则是,首先让所有党内议员们进行多次投票,一次投票淘汰得票率最低的,只剩下两名候选人。 这两位候选人将通过全国约12万保守党党员进行邮寄投票,确定优胜者后出任党首,接替特蕾莎·梅出任首相。 在这样的制度中,党内各派议员的票数分配很重要,特别是候选人多的情况下,爆冷概率不小。 例如,约翰逊这个毁誉褒贬不一的“多里安体质”能不能保留到最后是个大变量。

但是,进入最终的两人对决后,由于面临保守党全体党员群体,意外战胜欧洲强硬派候选人的几率很大。 许多保守党支持者在这次欧洲议会选举中直播,支持“脱离欧盟党”,坚定了与欧盟和梅代表的脱离欧盟政策决裂的姿态。 新的强硬派首相说服欧盟方面做出任何让步可能也不容易,但如果谈判最终破裂,英国只能无协议退出欧盟。

梅这次黯然退场,虽然没有给继承人和她的“喜欢的国家”留下多少遗产,却背负着她的党派债务。 梅发表辞职演说后,她的同事们经常在推特上被评价为“勤奋能干的公务员”。 对卸任的首相来说,这绝不是溢美之词。 “6月是梅花的结束( june is the end of may )”这句话可以供奉。 5月结束后,保守党内的纷争和英国脱欧的过程,都将于6月再次出发。

标题:“接待完特朗普后特蕾莎·梅的使命结束 继任者会是谁”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1770.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