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监控社会交往平台"自杀信号" 不到1年救320人”
本篇文章4555字,读完约11分钟
5月15日早晨,汪洋在列车上。 回答者的提供图
黄智生和武汉救援队的一些成员拍了照片。 回答者的提供图
国内出现了人工智能监控和自杀救助的新救助模式。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黄智生年于4月发起树洞行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廷敕年也成立了同样的团队。
他们的模式很接近,都是通过人工智能监测社会交流平台的自杀信号,介入救助。
2019年5月14日,树洞队启动了建队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救援,前往武汉拯救了约死亡的男男女女。
这样的监视和救助,每天都在发生。 兼职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王新丽说,“给自杀者的内心带来一点光明”。
从年8月到2019年3月,树洞队开展了700多次救援。 其中有320人被救助。 直到去年2月,朱廷敕团向有自杀想法的客户发送了心理危机干预资源。
拯救生死
“跳河啊,我有一群人。 》5月13日11点48分,网民“求死集团”在自杀微博网民微博评论区发出这样的消息。
树洞行动机器人004号监测新闻,报道称该网民自杀风险为7级,自杀可能性较高。
在微博等社会交流平台上,有自杀的网民,留着账号,这些账号的评论区成了“树洞”,有人在这里诉说生活的烦恼,也有人在这里留下遗嘱,悄悄地离开。
04日,用首都医科大学的黄智生教授开发的ai (人工智能)机器人,巡视社交媒体,发现自杀风险很高的人,并发出了警告。
消息被发送到树洞行动救援团小组,引起救援团成员的观察。 多个志愿者以抑郁症患者的身份与“寻死队伍”取得联系的新闻是:“寻死队伍”的微信名叫“北冰洋”,是来自河南的女孩王洋(化名),准备和湖北男孩张庭(化名)去武汉跳长江,
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王新丽建议,应该成立救助小组。 代号为“北冰洋”的救援小组立即成立,15名成员由黄智生主导。
两个自杀者已经买了票。 汪洋买了5月14日兰州到武昌的z266次票,张庭买了5月15日襄阳到武昌的k903次票。
经过多次讨论,救援小组成员最终确定方案,王新丽在线与当事人保持联系,陈皓乘坐z266次车跟进,行动组两人一组,一组在车站出口等女性,另一组在车站出口等男性。 向警察通报两个人的情况,必要时向警察请求协助,将他们送到医院。
王新丽饰演约死者的角色,进入约死群。 张庭急忙明确死亡时间,反复催促王新丽做决定,要不要一起答应死亡,汪洋也有点着急。 她在兰州花了很多钱,所以必须尽快去下一站。 为了获得信任,王新丽也买了去武昌的票。
小组里,王新丽主张先去看患有直肠癌的祖母,走30公里的路,往返很久,然后约死。
救援小组成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老师陈皓决定先坐火车赶到郑州,然后乘z266次车,寻找汪洋进行拦截。 15日凌晨3点左右,陈皓乘z266次车顺利找到汪洋。
黑外套配黑裤子,瘦王洋躺在36号座位上睡觉。 陈皓拍照在群里,汇报进展,静静地坐在汪洋的远处,注意和保护。
陈皓注意到汪洋没有行李,只拿了一个小手提包,汪洋选择了单程,表示没有回去。 “这表明了求生的心理很强烈”。
此外,救援小组其他成员也通报求救,民警正在车站等待。
5月15日上午8点40分,z266列车到达武昌站。 民警和救援队成员接到汪洋。 9点左右,晚点的k903列车也到达车站,张庭随后在车站被发现。 此时,王洋自杀,两人约定自杀,仅过去约45小时。
民警为两人送水和食物,经过信息表达和开导,汪洋的情绪好转、平静,表示暂时放弃轻生的想法。 人民警察联系两个家里的人。 5月15日晚,汪洋的叔叔和张庭的母亲相继赶到车站,将两人接回家。
救援小组成员告诉新京报记者,21岁的汪洋年轻时母亲去世,父亲在外打工,从小就和祖父祖母生活,具有高中学历。 她觉得自己不漂亮,自卑,孤独。 由于性格特质、身体状态、对家人的理解等原因,汪洋的感情持续悲观,产生了自杀的想法。 这次约死之前,汪洋和另一个约兰州跳黄河未遂。
28岁的张庭家,父母常年吵架。 据他自己说,家人也对他说“随时挨骂”,他已经一年没出门了,已经留起了络腮胡。 根据心理判断,张庭精神状态不好,有抑郁症病史,建议送医院接受治疗。
每天的监测
黄智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次武昌救援是建队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 同样的自杀信号监视和救助,每天都在发生。
“总是梦见跳楼的场景,大概那就是生活的出口吧……”。 5月23日,树洞行动机器人004号从2000条最新树洞新闻中,收集并报告了8条危险新闻,该新闻排名第二。 其他7条新闻中反复出现“跳楼”、“断脉”、“烧炭”等词语。
每天晚上10点左右,004日树洞监测通报汇总发布,黄智生向树洞行动救援团小组发送报告,救援小组成员立即介入救援。
黄智生已经做了30多年的人工智能研究,据他介绍,目前自杀是国内15-34岁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抑郁症是自杀死亡的首要原因。 这些年轻人通过社会交流平台表达各种自杀情绪和愿望,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活跃在自杀救助中。
以微博为例,8成以上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体。 朱廷刘劭决定以微博为干预平台,干预年轻自杀群体。
年7月25日,黄智生正式上线树洞机器人( 001号),每天搜索自杀风险较高的人群,并发布树洞监控通报。 当天,树洞行动救助团成立。
年4月,朱廷刘劭也申请设立中科院行为科学要点实验室网络心理危机(自杀)监测预警中心,用于相关课题。
黄智生表示,树洞机器人的结构为:利用知识图谱技术,每天从微博新闻中筛选约10条新闻,生成自杀监测通报,并根据自杀相关关键词的词典进行搜索筛选,从数据收集、数据汇总、自杀风险分析进行监测通报。
经过多次算法改进,树洞机器人从001号更新为002号,从003号更新为现在的004号,目前系统对自杀风险判别的准确率平均达到82%
04日识别的自杀风险等级和警告共有10级,其中6级以上确定从抑郁情绪的表现转向“自杀计划”。 6级自杀风险表明,自杀正在计划中,日期不明,7~10级自杀风险表明,自杀方法明确,区别在于自杀时间,分别为“日期不明”、“大致日期”、“最近”、“现在”。 汪洋和张庭的例子属于七级。
朱廷劭团队最初尝试了人工筛选评估,但发现工作量太大,决定利用人工智能建立自杀识别的预测模型。 对整理好的自杀相关关键词进行建模和训练。
黄智生在多次与词典关键词通报中注意到,有自杀想法的人,列举了“烧炭”、“跳楼”、“断臂”等具体方法,其中“烧炭”最为常见。 他的研究表明,微博客户中有自杀意愿的人,集体年龄在16-24岁,共性约死亡,女孩比男孩多得多,比例约为3:1。 女孩子经常因为感情和学业的压力而产生轻生的想法。
共情理解
王新丽还和张庭和汪洋保持着联系,她想继续跟进两人的情况。 此前约死者身份和身份与张庭交流时,张庭想和王新丽说话,但现在两人获救后,原本警惕性很高的张庭,现在不回微信了。 但幸运的是,张庭没有删除她。 王新丽想慢慢让张庭说出自己的遭遇。 其次,她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让张庭吃药。
王新丽解体了,张庭在封锁状态,家人让他等着,他不太想相信别人能帮助他,需要心理调整。 汪洋的情况相对较好,比起张庭拒绝加其他救援组成员的微信,汪洋加了。 汪洋的微信头像高频变化,表示情绪不稳定,但你会发现,越换越好,状态越好。
至于自杀,除了抑郁症之外,还有身心、性格特性、生活上的困境等各种原因。 除了心理干预外,黄智生还帮助小组成员处理实际问题。 例如,帮着做作业,找工作,对方的暖气费没有了,或者帮着补办。 张庭和汪洋的救援,队员也多次掏腰包。
即使被救了,也有可能遇到被救的人的抵抗。 年12月的某一天,004日监视新闻,有个女孩在“树洞”上说想在2019年元旦跳下去。 树洞行动救援团在辛苦了几个星期联系了女孩及其父母后,被女孩的父亲责骂了一顿。 “你能理解我吗? ”。 女孩的父亲看了诊断报告才知道女孩有抑郁症,但还在继续准备,要求救助团不要告诉其他人。
网络匿名性既是特征也是劣势,如果救援人员和被救援人员切断联系,救援人员就无法继续,因此救援人员和被救援人员保持联系、获取被救援人员的详细新闻是很重要的。
多次救助,陈皓和王新丽都有一点救助经验。 去年9月开始参加树洞救援活动的陈皓,以前正面的劝说很多,同感的同时也觉得一定的伪装,会带来很大的效果。
王新丽承认了共情这种东西。 她从今年2月开始参加树洞救援活动。 在武昌救援中,以约定死者的身份,王新丽同样弱势,引诱对方产生共鸣和理解,说出自己的新闻。
在此前的救助中,王新丽有时作为心理咨询师与被救助者交流,是被救助者用“树洞”表现的文案,表现为被救助者信息,产生共鸣。 “用心理学用语来说,心理上是同步的”,叙述他们无法表达的想法,“让人感觉自己被看着”。
王新丽说,自己从来没有学过自杀救援,参加的救援很少,但要注意,救援的关键是信息表达,让对方咨询,放弃执念,打开视角。 自从她用带有心理做法的信息表达妙招参加救援以来,和被救援者的接触比较顺利。
被救助人的信任,让王新丽有责任感,和救助成功保持联系,让她很高兴。 她感到,救援中的信息表达,是对自杀者的心灵“照射一点光线”。
伦理争论
从年8月到2019年3月,不到一年,树洞队开展了700多次救援,其中320人被救出。 截至年2月,朱廷敕团向有自杀想法的超万顾客推送了心理危机干预资源。
但这显然是杯水车薪。
在社会交流平台上,每天监测的自杀信号数量和志愿者数量极大。 在黄智生队,如果每天监测和计算10条新闻,球队光靠余力就能拯救两三个人。 黄智生说,其实人力不足救不了剩下的人很痛苦,所以要尽自己的力量,救一个。
一开始,黄智生没想到工程会这么庞大。 他本来想,开发程序,识别自杀者的信号后,接下来可以通知父母。 其实很多长度都不理解,没想到救援也没那么简单。
黄智生队和朱廷刘劭队正在探索成熟的救援模式。 除了现有向救援小组成员提供的救援指南《网络自杀救援指导性建议》外,树洞行动救援团近期还比较了不同的类似自杀原因,总结了战略。 目前,已集中完成《情感救援战略》,《学校欺凌救援战略》也正在形成中。
人工智能参与自杀,并不是没有伦理争议。
黄智生表示,树洞救援已全部获取网络公开数据,并未涉及隐私问题。 被救助的人和他们取得了个人联系,个人讨论的消息除非报警,否则是严格保密的,没有向其他人透露。
如果报警的话,应该什么时候介入,怎么介入才不会侵犯隐私呢?
关于干预,黄智生认为,被救助者如果不是明显要自杀的状态,是不会妨碍的,如果确实有生命危险,隐私会下降一步,“拯救生命是最高的伦理”。 他说,迄今已救助300多例,只有20或30例有紧急情况需要报警。
但是,为了防止干扰,在目前的干预之前,自杀新闻会在多渠道曝光。 例如,当救援人员实际拍照证明必须坐在屋顶上跳下去时,就会使用报警方法。
朱廷劭团队也使用同样的想法,在危机情况下与警察、家人、学校联系,在得到救助者同意后取得联系。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童永胜认为,警方干预和一定情况下隐私转让势在必行,通过人工智能发现自杀,警方干预将提高救助效率。
黄智生表示,目前,车队与警方合作非常密切,目前向警方报案的是树洞救援团,得到警方认可和支持。
源ph " >
标题:“AI机器人监控社会交往平台"自杀信号" 不到1年救320人”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1883.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