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制造,未来向德国和美国学习
本篇文章1819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企业信息网:现在很多外界人士认为,中国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时,更多的是借鉴和学习德国模式。10月15日,在青岛举行的首届世界互联网产业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学会会长吴先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说:德国工业4.0比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互联网加早。在学习中国制造2025时,中国工程院组织了一个小组,在德国西门子和其他公司学习德国工业4.0。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德国工业4.0。然而,毕竟中国和德国起步不同,所以我们在学习工业4.0时实际上考虑了中国的国情。“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将继续向德国、美国等国家学习。
互联网加是根据其国情提出的。
吴强调,中国学习了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很难说中国制造的2025会更喜欢工业4.0。我认为工业4.0与美国工业互联网有些不同。德国工业4.0有坚实的制造基础。他们提出的物联网信息系统(CPS)通过更深层次的集成,可以使整个流程和新流程网络化,以智能工厂为核心,进而包括产业链的上下游。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在总体方向上是相同的。当然,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可能会更加关注大数据、软件和传感器的作用,希望有一个更广泛的产业链。他说。
吴说,总的来说,这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和大数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向制造业渗透的结果。另一个角度是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对经济衰退,所有国家都想振兴制造业。中国指出,尽管互联网加、互联网加和它们有着相同的技术方向,但互联网加、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有三个不同之处:第一,美国和德国都完成了工业化,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许多企业处于2.0和3.0阶段。第二,覆盖面不同。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发展良好,但整个商业体系还不够完善。未来仍有0+商业互联网发展,因此互联网加还包括消费互联网。因此,互联网加的范围比美国和美国都要大一点。虽然互联网加的重点也在工业上,但并不仅限于工业。第三,互联网加实际上希望建立一个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平台,希望推动改革,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因此,我们不是特别强调工业4.0或模仿工业互联网,而是中国的国情导致我们提出& lsquo互联网+。他说。
中国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
在关于中国工业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有人认为许多中国企业停留在3.0或2.0,还没有进入3.0,所以4.0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明显差距的中国和德国如何合作?
对此,吴强调,当中国提到互联网加,并不意味着它只能去4.0,直到3.0。即使企业仅仅处于2.0阶段,互联网本身的技术和思想也可以应用于这些企业。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更希望未来的企业能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但不应该认为他们只能在3.0之前上网。他说:中德制造业合作不仅仅是将德国的4.0技术转移到中国。虽然仍有很多空的技术合作,但更重要的是德国拥有强大的制造技术、强大的质量领导、强大的品牌意识、严格的管理,以及比中国更高的对技术人员和工匠的培养和尊重程度。这值得向中国学习,所以应该有许多合作领域。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士柯先生消除了许多人的误解。他说:事实上,德国也有2.5和3.0产业,所以德国和中国应该非常相似。在这样的转换过程中,如果企业处于2.0,它可能不一定考虑4.0,因为企业不需要进行这样一个完整的转换。
政府企业做自己的事。
中小企业是制造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应对制造业的升级?
根据格特克的说法,在德国,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例如,在汽车制造业,许多中小型企业都在大型汽车企业的供应链中。这些企业需要使用相同的软件来锁定他们的客户。未来,行业的4.0阶段将会有一些变化。由于软件将变得非常便宜,这些中小型企业可以使用更多的软件来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受客户的约束,必须为某个品牌服务。
吴表示,无论是国产2025还是推广互联网加,政府都是引导者,不会取代企业作为主体的责任。企业生产什么和如何转化应该是企业的独立行为。政府想要做的是找到并解决关键的基本问题,例如基本的通用技术不是企业能够做到的,并且其自身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政府的资金、指导和支持。此外,许多小企业无法自行购买成套信息设备、先进软件和先进制造设备,但政府可以支持一些第三方公司建立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并通过低成本补贴向一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这是一项预先竞争的技术,所以政府支持是可能的。
标题:2025中国制造,未来向德国和美国学习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764.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解决旅游顽疾的六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