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掌门人风采录
本篇文章6930字,读完约17分钟
近年来,延长油田有限公司从一线采油厂厂长的位置上一跃成为油田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两只老虎过去有什么样的风范和成就?记者最近回访,追溯他们辉煌的过去,透视他们未来的工作
塞北汉子张林森
张林森现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延长油田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定边县政协副主席、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陕西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榆林市先进管理者、榆林市第四届优秀企业家、榆林市十大优秀人才、优秀贡献人才。2005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是“九五”期间的一小群先进工作者,是陕西商界跨世纪的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也是陕西白洁人之一。
据了解,张林森曾是吃“皇粮”的定边石化局副局长。1993年,他放弃了吃“帝国食品”的工作,选择了一家当地的石油开发企业,这家企业有风险,没有钱,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数据,而且以前从未做过。
然而,张林森仍然踏上了艰苦奋斗的征程。
面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地方石油开发的思想,即“从借款开始,把石油保持在底部,用石油滚动开发”。他发扬“三老四严”的精神,四处奔走,多方求教,虚心学习,以执着的精神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地质资料。经过反复调查和专家论证,从“总会战”中长庆局撤出后废弃的9口边际缺陷井开始。他旅行的方式很多,从西部的兰州到东部的河南。凭借他的人格力量和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他归还了数百万元现金难以买到的油井设备。开始了他的石油生意。
从此,张林森带领20多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非常艰苦的工作环境中野外工作了10多个昼夜,终于在零下30度的冰雪中出现了第一批黑色原油。随后,几口油井相继安装投产,当年生产原油2000多吨,上缴国家税收17万元。从而揭开了定边地区石油开发的序幕。
1996年,定边石油钻采公司在定边寒区钻的四口油井全部产油。在庆祝定边解放60周年之际,他们向定边人民赠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他把这四口井命名为丁青1井、2井、3井和4井。由于过度劳累和多变的高原气候,他患了一个月的重感冒。由于未能及时治疗,病毒侵入了神经,导致突发性耳聋。令他高兴的是,该公司生产了1.2万吨原油,实现利税303万元,成为该县的纳税大户。
1999年,他提出三年建成10万吨生产基地,利税3000万元。同时,要找到一条既不同于国家大型油田,又不同于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地方石油开发新途径。这就是科学发展、稳步推进、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个目标提前实现了。2001年10月,公司原油日产量超过300吨,年利税支出3683.7万元。这个目标的实现让他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思想压力。1999年前后,由于新钻油井产量低,定边石油钻采公司一度进入非常困难的局面。作为公司的主要领导,张林森把企业本身的困难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打在了一起,这让他连续三天三夜难以入睡和休息。但是,他的执着和固执性格并没有让他退缩,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调整发展思路,即停止玩弄投资者,独立开发油区。一个好的石油区块——东仁沟,已经在三年内分三个主要步骤一举开发出来。
2003年收回“三权”后,公司并入延长石油管理局,获得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资质,当年生产原油26万吨。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陕北石油企业进行了重组,成立了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和延长油田有限公司下属的采油厂,当年生产原油40.8万吨。2006年生产原油5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生产能力在200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多。
2007年,全体干部职工克服困难,抓住机遇,顽强拼搏,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储量和产量,通过技术改造挖掘潜力,加强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创造了历史新高。原油年产量84.1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113%,同比增长62%;销售收入2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10%,同比增长69%;实现利税10.7亿元,同比增长92%。
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对采油厂的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张林森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高标准、严管理、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快节奏、高科技发展”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思路。
第一,全面倡导科技兴油。通过多年的实践,张林森深刻认识到石油开发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只有尊重科学,依靠科学技术,我们才能充分利用资源。为此,他组建了一支230多人的技术团队,并与Xi尤氏大学、西北大学、长庆油田开发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克服技术困难,按照现代标准建设油田。继续开展地质构造、油藏工程、科学采油、技术改造、注水开发等项目研究,不断提高采收率,技术不断进步。
近年来,输油集输改造投资超过1亿元,共铺设4个联合站、20个计量转运站和近500公里原油集输及注水管道。2007年,又投资6500万元建设了两个集油站和四个转运站,70%的油井进入了集油站。单井产油通过地下管道进入集输站,集中脱水脱气,集中输送。污水处理达标后,回注至原层,伴生气作为原油加热脱水的燃料,既符合环保要求,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多年来,张林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管理求效益”,做了大量的改进和加强工作。争取“三个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实行专职劳动合同制度、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工资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与工作效率挂钩。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达到部(室)、队、站、井(组)和人。产量完成、成本控制、节能降耗与个人收入、月度考核和月度现金直接相关。它形成了一种人人负责、人人管理的局面。各项指标得到很好控制,采油速度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吨油成本同比下降27.3元。
为了修旧利废,降低成本,投资1300万元建设了自动化生产线修理厂,修理旧油管和旧杆,组装和维护油泵,生产油井所需的化工原料。被接管的原招商油井的大部分油管和杆都需要更换。与自我修复和使用购买所有新材料相比,仅这一项就可以节省4000多万元。
第三,以人为本。张林森把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作为主要内容,严格控制人员进入。注重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个人综合素质,严格控制年龄在18-35岁之间,使干部职工队伍充满生机、活力和潜力;采取各种措施,如岗位培训、短期脱产培训、邀请和派遣等,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在工作过程中,以旧换新,并经常出问题来测试员工的业务技能。
定边地处老幼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因经济困难辍学、教学条件差的现象十分普遍。张林森自觉而广泛地捐钱帮助学生。近几年来,共捐赠300多万元用于支持学校的建设和修缮,解决了数百名儿童的就学问题,改善了1000多名儿童的就学条件。该企业已向当地政府拨款4000万元在定边县建第五中学,并定点支持定边县薛庄镇刘庄村。在过去的几年里,它已帮助该村共542,000元的实物和现金,帮助建立学校,钻家庭水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帮助发展水产养殖业。它还对村庄的土壤进行了全面研究,确定了合适的作物,并帮助村庄摆脱贫困和致富。
张林森建立了石油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采油厂每生产一吨原油,当地居民每年可获得20元的扶贫费和100元的地方养路费,高达5000万元。在开发石油的同时,开辟了600多公里道路,为山区人民铺设了200多公里硬化道路和100多公里黑色道路,解决了成千上万山区人民世世代代难以走的问题。
对于未来,已经知道自己命运的张林森充满了信心。他对定边采油厂提出了更高的目标:2008年建成100万吨自给油田,到“十一五”末产能达到120万吨,到“十二五”建成200万吨原油生产基地,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西部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英雄企业家袁海科
吴起,曾经是一片贫瘠的土地,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靠着天堂过着悲惨的生活;吴起,曾经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这里演绎了许多金阁马铁的动人故事。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许多像刘志丹这样的英雄人物。当序列进入新世纪,一个创造奇迹的企业家脱颖而出。这位企业家是袁海科,现任延长油田有限公司总经理..
袁海科,1960年12月出生,1979年加入工作。2001年,袁海科担任吴起石油钻采公司第二采油厂厂长。多年来,他带领全体员工锲而不舍,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把一个没有资产、没有技术、没有设备的企业建设成为一个总资产89亿元的现代化石油企业。
勇敢地肩负重任,努力工作
吴起采油厂成立于1993年,但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多年来发展缓慢。200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二采油厂,二采油厂是独立核算的二级法人实体,并对吴起石油钻采业务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任命袁海科为二采油厂厂长。二厂成立之初,没有钱,没有设备,没有技术资料,甚至连办公室都是从几个旧窑洞里租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厂长的袁海科承受着别人无法理解的巨大压力。
袁海科,执着而固执,不畏惧也不屈服。他说:如果你不做,你会尽力而为。他坚信思考决定出路,只要有信念,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他研究并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并把2001年定为第二工厂的启动年。他按照“先一步,打好第一仗,保持第一水平,做好第一年”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严”为龙头,“廉”为把关,“干”为第一的企业管理理念,用人们的智慧大胆地勘探和夺取了地下石油。
技术是石油开采的关键。为了尽快开展工作,带着对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四处求教,初步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地质资料。经过反复论证和专家调查,他瞄准了长关庙洋沟初步探明的开发区块,果断地在那里架设了第一台钻机。能否给人民带来希望,袁海科和采油二厂全体员工都在期待,全县人民都在拭目以待。经过十几天十几夜的战斗,上天没有帮助任何帮助他们的人。他亲自指导和安装的第一口油井最终产出了黑色原油。第一次钻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后,他竭尽全力,在这个区块钻了19口生产井,平均每口井每天净产油量超过7立方米。第二采油厂,一颗承载着全县人民殷切期望的新星,终于在吴起的天空绽放了第一缕希望的光芒。
石油钻采是野外作业,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吴起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给石油生产带来很多困难。袁海科整天在现场战斗,亲自参与、监督和指导施工,与员工一起工作,住在窝棚里,喝生水、嚼蛋糕,经常通宵工作。如果你累了,你会躺下休息一会儿,然后醒来后再工作。现在,每当你回忆起洋沟开发的情景,吴起采油厂的员工仍然记忆犹新。2001年5月,袁海科亲自带领大家在羊台井区建了第一口油井。从平整场地到钻探,他从未离开过现场。他总是忙着穿裤子和赤脚。和大家挤在一个棚子里,一起吃饭,一起生活,花了20多天。皮肤被晒黑了,胡子被拔掉了,再加上油腻的工作服。
科技基础加快发展
许多人劝他不要做这件事。利用目前的大好形势,依靠自己的能力建立一个实体,他已经有一个富裕的家庭,所以为什么要费心为它工作?袁海科说:“如果我只为自己赚钱,我一开始就不会选择这个地方。如果我建立自己的商业实体,我相信我能做得很好。然而,人活着的时候必须有一点精神和一点追求。我最大的追求就是,我离任的时候,如果组织上和人民能说袁海客为吴启人做了一些实事,那我就没有别的要求了。”带着如此简单而崇高的追求,肩负着如此神圣的使命和责任,他真正投身于吴起石油工业的发展。多年来,他一年到头都没有休息日,每天工作超过十六七个小时。
2005年9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布了陕北石油企业重组方案。重组后,吴起采油厂在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和延长油田有限公司技术和人才的共同保证下更加强大,重组后仅一年,就生产原油11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3.28亿元,同比净增15.9亿元,增长91%;税金6.05亿元,同比净增3.28亿元,增长118%。
要管理好一个企业,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我们首先要有先进的意识和理念,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后盾。多年来,袁海科坚持每天强迫自己学习。广泛学习书籍、电视、互联网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和商业理论,使他们的知识和思想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即完全有能力带领企业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在与众多工程师举行技术研讨会时,他分析和解释了油田地质、勘探技术、采油技术等高度专业化的先进理论。,这常常让一些资深专家哀叹,并评价他是一个懂管理的好领导,一个懂业务的石油专家,一个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袁海科认为,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明显的不可逆特征。因此,为了适应当代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有必要大力发展石油科技,大力提高石油采收率。自从他上任以来,他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即把工厂的年轻骨干送到大专院校脱产学习,培养自己的人才,积极与各大油田和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高薪的工程专家,组建一支科技顾问队伍,共同研究和克服一些制约油田开发的技术难题,初步开发和培养一批企业自己的技术成果;第二,坚持勘探第一,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按照“从战术修理转向战略突破”的指导思想,采用物化探与钻井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在拓展开发区块方面取得了战略突破,而且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有效降低了钻井风险,钻井成功率达到95%以上;第三,新的采油技术已经实施。在油井生产的同时,地层压力不断降低,产能下降。为了回收地层能量,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他带领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注水方案,进行了油田注水和二次采油。打井时应合理布置井网,为后期注水打好基础。反“七点法”丛式注水井生产模式已全面实施,不仅有利于促进油藏高效开发,也为大规模油井管理和后期改造奠定了一定基础。为解决注入水与地层水不相容、易结垢的问题,采用分层采油、污水回罐、处理合格后回注到相应地层的方法,有效解决了结垢问题。目前,采油厂已在点先导注水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区域注水;第四,加大老井改造力度。袁海科认为,加大老井改造力度,确保稳产增产,是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几年来,他确定了挖潜与普查并举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了挖潜与老井改造工作。经过认真分析不同油层的岩性和物性,反复研究形成了“三大”(大砂量、大砂率、大排量)、“三小”(小砂量、小砂率、小排量)、高能气体压裂、深穿透射孔等符合区域特点的油层改造措施,均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按照“先扶躺井,后治病井,最后改造”的工作思路,对石油开采市场上“三权”收回的油井的采油参数和工作制度进行了调整,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稳产效果。另外,平时坚持科学规范的油井维护,油井综合递减率控制在13%左右。
加强管理,追求卓越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袁海科在吴起采油厂的管理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高标准、严要求;二是不断鼓励创新;第三,带头树立榜样。在工作中,对自己和每一个干部职工的要求从来没有降低过。有标准的要求,有考核制度,有严格的检查和监督,有严格的奖惩。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创新型企业的管理。特别是通过制度建设,全体干部职工都养成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作风和习惯。
一是深化内部分配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作指标逐层分解并落实到每个岗位。任务的完成与工资直接相关。通常情况下,干部职工工资的30%作为生活工资,在考核中进行再分配,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激励分配原则,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工作、人人计算的良好氛围。
在用工方面,袁海科彻底打破了正式工和临时工的界限,实行了全日制劳动合同制度,明确了员工的权利义务和违约处理办法,坚决落实了违约处理措施。这不仅规范了雇佣关系,也使员工改变了“铁饭碗”的旧观念,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全体员工力争上游、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积极性。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实行了聘任制,根据德勤的业绩、能力和合理流动,企业将永远保持其活力和生机。
袁海科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核心因素。人的素质和管理跟不上,什么都谈不上。长期以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吴起采油厂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他按照“引进急需人才、挖掘潜力、培养未来人才”的发展规划,大力加强干部职工培训工作。
多年来,吴起采油厂按照创建现代企业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整合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目前已有50多个门类300多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工厂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实践制定了相应的细则和实施办法,形成了一套涵盖所有工作环节、高度细化的科学体系。同时,人文关怀充分渗透在刚性系统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该具有政治家的敏锐思维、军事战略家的战略勇气以及精明能干的经济学家。袁海科的优秀人才在领导采油厂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广泛认可。吴起采油厂被评为“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延长油田有限公司被评为“先进集体”,吴起县委、县政府被评为“财政贡献特别奖”、“就业安置特别奖”、“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袁海科本人荣获延安市经贸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吴起县首批劳动模范,2005年延安市劳动模范。
标题:延长油田掌门人风采录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4857.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时尚羽翼之下,全能路况之上
下一篇:在重组中焕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