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人的呼唤
本篇文章1351字,读完约3分钟
温州商人是在政府“有形之手”之外徘徊多年而成长起来的,他们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
不久前,商务部的一位副部长被温州商人围攻。
商务部投资促进局主办的私营企业对话
在世界500强论坛上,出席会议的温州老板们建议,政府应该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支持,如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扶持龙头企业和知名商标、规范中间商交易等。
尽管这些提议很复杂,但其实质无非是企业主希望进入政府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有序监管的市场雷区。然而,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大潮中最具活力的温州人,他们为什么要呼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呢?
作者注意到“围攻”的语境是“走出去”。也就是说,在走出国门,遭遇反倾销诉讼、盲目价格竞争、不规范中间商、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困境后,温州商人开始意识到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以鞋业为例,2004年中国向世界出口了58.8亿双鞋类产品,其中60%以上是温州鞋。然而,由于不了解国际贸易中的游戏规则,温州商人采取了灰色清关等异常交易方式,导致低价倾销、假冒国际品牌等“国际事件”频发。然而,2004年西班牙幼儿保育和教育中心的烧鞋事件和2005年俄罗斯的“3.12”拉鞋风暴使温州鞋成为公众批评的目标,并把自己拖到了低端制造业的边缘。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顾迎春认为,温州市场经济的内生机制是相对完整的,企业主把政府的手看得好像它不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他们灵活地突破了各种旧的习俗,创造了一个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温州模式”。一旦进入全球化时代,这种商业文化就与成熟的市场经济规范不相容,上述冲突由此产生。
而一些温州商人也逐渐开始抱怨。几年前,温州“喀山”鞋业的数千万件商品被某国警方查抄。温州“喀山”鞋业总经理王建平向中国大使馆求助。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外交官回答道:“你是怎么到这里的?我们没有请你过来。
此外,据新华社报道,在俄罗斯“3.12”拉鞋风暴后,商务部发出警告称,“走灰色清关和非正式路线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但未能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正是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的劣势导致了温州商人的弱势和无助。温州商人之所以“围攻”他们的领导人,只是迫切需要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
回顾温州模式的成长历史,可以看出,温州历届政府大多注重大(宏观环境)而放小(微观经济),无为而治,这与哈耶克的“自发秩序”不谋而合。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企业自由裁量权的迅速扩大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公众和企业必然会要求政府重新界定监管与公共服务的界限,退出市场利益,转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哈耶克指出,利用竞争作为社会组织的原则并不完全和彻底地排除“对经济生活的某种形式的强制性干预”,例如限制各种行业的工作时间和其他政府行为仍然是必要的;保持竞争与广泛的社会服务体系并不矛盾,只要这种服务的组织所采用的方法不会使广泛的竞争无效。
温州商人可能不研究哈耶克的理论,但他们敏感地意识到,要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他们仅仅把一些“没有办法”的贸易手段变成“好办法”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某种形式的强制干预。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或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或义务。是否承担...
标题:温州商人的呼唤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5688.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