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纺织品贸易的命运之掌
本篇文章3433字,读完约9分钟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宣告结束。然而,这只是在配额被取消后的四个月。今年5月,美国和欧盟宣布将再次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实施配额。为了维护双方的利益,中国和欧盟最终在6月11日就纺织品贸易争端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确保在2007年底前出口到欧洲的纺织品增长平稳过渡;欧盟承诺在2007年底前只对10种中国纺织品设定增长率限制。到2008年,欧盟市场将对中国纺织品完全开放。
随着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成功解决,人们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转向了美国。尽管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自6月以来访问了中国,中美两国的贸易官员也进行了磋商,但尚未达成最终协议。虽然中美贸易关系远比中欧贸易关系复杂,中欧政治关系的定位与中美政治关系的定位不同,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美两国政府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出发,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实现中欧双赢的道路。
国际贸易争端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们背后往往有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因此,任何贸易争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我们在关注中、美、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谈判过程和结果的同时,也必须研究已经触发和未来可能触发的连锁效应。这对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制定前瞻性、系统性的进出口战略,建立国际贸易争端预警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已经引发并可能在未来引发的连锁反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限制性措施的连锁反应。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一揽子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市场。这一次,美国和欧洲采取了量化措施来限制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事实上,这只是他们保护国内市场的措施之一。如果这一招不起作用,他们肯定会采取其他措施。
首先是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的最常用的武器。一旦有人指责中国企业在国外的产品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他们就会征收这样的关税。
第二是反补贴行动。由于大多数世贸组织成员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所以过去很少有人抱怨政府对中国的补贴。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美国目前正在考虑允许在非市场经济国家提起反补贴诉讼。
第三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涉及劳动安全、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产品包装与标签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方面,它反映了技术进步和国内消费者利益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往往为了远离科技进步、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而使用技术标准,成为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因此具有明显的歧视性。中国的纺织品、农产品、家用电器和许多其他产品都遭遇了欧美的技术限制。
第四是保护知识产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是世界专利和知名品牌的主要拥有者,拥有这些知识产权自然成为欧美与中国贸易谈判的筹码之一,客观上形成了贸易壁垒。6月初,美国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访华讨论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时,增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要求中国政府在控制国内盗版软件方面做出更大的承诺,并强烈表示知识产权问题不能通过谈判解决,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知识产权。
二、产品和产业链效应。中美欧纺织品贸易摩擦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贸易争端。中欧通过谈判达成了双赢,现在我们期待着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双赢。然而,双赢的局面不能通过中国的单方面让步来实现。如果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不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可能会升级并蔓延到其他领域。即使中欧达成协议,这种贸易摩擦仍应引起其他行业的警惕。
事实上,这种连锁反应已经出现了。5月初,欧盟已经考虑将对中国产品的限制扩大到鞋类和自行车。就鞋类而言,虽然欧盟目前只对中国生产的两种纳税劳动保险鞋进行反倾销调查,而且这两种纳税劳动保险鞋不会对中国鞋类出口构成很大威胁,但许多专家认为,欧盟此举意在挡道。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积极措施,他们也会对来自中国的其他鞋类进行反倾销调查,更严重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总之,无论这次纺织品贸易谈判的结果如何,这次事件必将对保护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的市场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而那些附加值低、出口量大的产品或行业最容易受到冲击。首先是纺织品,然后是鞋类,然后是玩具、家具、家用电器,我相信未来会有钢铁和汽车。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企业的比较优势不断上升,这被一些国家视为威胁。可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都将面临一个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的时期。
第三,区域连锁效应。在国际贸易领域,不仅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摩擦和争端都很普遍。就纺织品而言,配额取消后,各国出于多种原因关注中国纺织品,其中一些担心中国纺织品会威胁到自己的产业,另一些担心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会威胁到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此外,还有其他复杂的原因。
事实上,即使美国不从中国进口纺织品,他们自己也可能不生产这些产品,但他们仍然要从其他国家进口。然而,美国国会的许多成员都是亲拉美的,他们主张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并扩大从拉美的进口。由于这些原因,中国、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纺织品贸易争端造成了复杂的区域连锁效应,这种效应还会进一步蔓延。在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行列中,美国仍然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早在4月4日,美国商务部就宣布将自行启动对中国三种纺织品的“特殊保护”程序。在美国的“示范效应”下,欧盟于5月27日宣布将对中国的两种纺织品启动“紧急特别保护”。然后,根据印度商业在线6月1日发布的消息,在欧洲和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后,印度将加入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行列。目前,印度已开始对中国丝绸进行反倾销调查。此次反倾销涵盖了从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各类绸缎,这不仅会影响到中国的丝绸行业,还会影响到上游1000多万桑农的利益。
此外,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土耳其、南非、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行业和贸易组织也向政府施压,要求对中国纺织品采取限制性措施。这种区域效应使得我国政府很难解决纺织品贸易摩擦,也给我国纺织企业未来的出口活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应该说,中欧6月11日达成的纺织品贸易新协议将为中国纺织企业赢得一个稳定的出口环境。同时,我们有理由期待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最终双赢结果。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永远不会进入一条平坦的道路,我们未来的道路仍然很长,充满荆棘。因为,一方面,如上所述,中欧贸易摩擦的产业和区域链条效应正在扩大;另一方面,中欧之间达成的协议并不能保证双方在纺织品贸易中不会发生摩擦。因为在新的中欧纺织品贸易协定中,欧盟并没有放弃使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中的第242条(即“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中的第16条(即“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机制”)。因此,对于中国政府和企业来说,需要考虑和处理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以下两点不容忽视。
首先,在产品出口方面我们必须注意两件事。第一,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出口价格、数量和地区上实行自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所有行业协会承担起组织企业统一协调出口事务的角色。事实上,在欧盟对中国鞋类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前,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和相关行业组织多次向鞋类生产商和出口商发布预警报告,但并未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许多制鞋企业继续向该市场出口产品,一些中小企业竞相争取海外订单以降低价格,这为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提供了借口。二是制定长期战略,争取早日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努力实践,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追求品位而不是价格。否则,只能用自己的手切断。就中国纺织业而言,虽然中欧达成协议是个好消息,但国内纺织企业仍需对可能面临的困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中国纺织企业放松对结构调整的要求,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新的更严峻的外部挑战。
其次,要及时调整“走出去”战略,逐步从以出口产品为主转向出口产品、投资办厂和技术产出并存的多元化“走出去”战略。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来看,大多数企业都采用出口产品的方式,这符合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经营逐步发展的规律。然而,随着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这种方式最有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因此,合格的企业应积极探索各种“走出去”的模式,如在海外设厂,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出口技术。海尔和tcl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了避免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措施,中国的一些纺织企业正在考虑将其生产转移到目标市场国家。
标题:回顾纺织品贸易的命运之掌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589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不再为外资随意开绿灯
下一篇:勿让“股权固化”遗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