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全球巨头集体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全球巨头集体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8-10 16:52:02阅读:

本篇文章1683字,读完约4分钟

新能源汽车似乎离我们很远,在今年10月的深秋,它们正在激增。今年10月,日产(Nissan)、通用(GM)和丰田(Toyota)等国际汽车巨头发布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及其推进计划。他们的计划显示,从今年年底开始,这些外国品牌的成熟新能源汽车将大规模登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全球巨头集体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日产很冷静:利用中国自己的品牌登陆中国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许多全球汽车巨头,包括日产、通用、丰田、本田和奥迪,最早将从今年年底开始。据介绍,在日产的全球销售中,中国的销售业绩居世界第一,超过美国。然而,令日产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在全球主要汽车消费市场中,凌峰唯一没有涉足的恰恰是中国最大的市场。这个问题也成为了记者在集体采访中询问的焦点问题之一。

全球巨头集体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风必须进入中国市场,它将在武汉和广州进行初步测试。”山下说。日产表示,日产还将考虑在东风日产自有品牌汽车上采用聆风相关技术,进入中国市场,汽车电动汽车将成为聆风的中国版。

日产之所以没有通过倾听风声直接打开中国市场,而是利用了汽车的力量,是因为汽车作为中国的自主品牌,使其更适合中国的政策环境。当然,陈开也将成为树叶的开拓者。

通用汽车的热潮:今年年底在中国推出电动汽车

与日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计划相比,通用汽车率先争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心情要迫切得多——10月底,上海通用汽车在珠海举行了大型新能源汽车媒体专场试驾。曾有六款新能源汽车问世,分别是混合动力君越(LaCrosse eassist、双模式混合动力车Escalade、增程电动车Volanda、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电池车、赛欧纯电动概念车和通用电动网络概念车en-v。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别克君越eassist混合动力车不仅价格实惠,而且为中高端汽车市场提供了理想的混合动力解决方案。

全球巨头集体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新能源试驾新闻发布会上,上海通用还透露,通用的沃兰达增程电动汽车将于今年年底引入中国,中国是除美国以外的第二个上市国家。沃兰达增程电动车是一种全新的混合动力汽车,它曾经在美国用光了176天的油箱。

对通用来说,新能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一个完整的绿色产业链。在上海通用汽车工厂,已经有一个太阳能停车场在使用。在这个停车场,有一些充电桩,电力来自太阳能。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联合开展智能电网的设计和未来充电配套设施的研发,这也将在中国实施。

全球巨头集体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同时,基于对市场多元化需求的考虑,上海通用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是“逐步推进”,从提取传统汽油发动机的油耗,深化混合动力,再延伸到电动汽车,从而达到逐步推进产品,不断降低油耗的目的。未来,当汽油不断耗尽时,完全不依赖汽油的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将真正进入每一个普通家庭。

全球巨头集体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巨人聚在一起:争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此外,丰田、奥迪、本田等巨头也给出了各自的“新能源中国战略”时间表。

10月22日,丰田R&D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常熟市正式开业。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当天亲临现场,首次明确了丰田新能源汽车进入中国的时间表:2013年引进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丰田的第三代混合动力普锐斯(Prius)将于明年初在中国推出,计划明年分别在美国和欧洲推出的纯电动rav4和iq也在考虑之中。“中国是最重要的!”丰田章男以中文告终。

全球巨头集体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奥迪最近也宣布了其全球电动汽车战略。今年下半年,奥迪将在中国开始a1和a3电动汽车的路试。从2015年开始,一汽奥迪将逐步制造所有奥迪电动车。

早在9月份,本田就迫不及待地在中国推出其新能源计划,包括insight、cr-z、fit hybrid model、civic new hybrid model和acura hybrid model在内的五款车型预计将于明年登陆中国,并将于一年后在中国生产。

据记者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前端设计、研发和后期生产也可能在中国进行。上海通用前瞻性设计中心已经承担了一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同样,丰田中国技术中心也将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未来,日产生产的一些新能源零部件也将在中国生产,而聆风有望在未来在中国生产。

标题:全球巨头集体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8291.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