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经济 > 热门:中东北非局势牵动欧盟经济“神经”——

热门:中东北非局势牵动欧盟经济“神经”——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1-31 06:06:45阅读:

本篇文章1647字,读完约4分钟

中东北非洲各国的局势最近相继动荡,牵引着欧盟脆弱的经济“神经”。 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欧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可以说依然饱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欧盟经济与腹背作对。

油价暴涨推高通货膨胀

由于利比亚国内的纷争升级,市场担心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基础设施受损,石油供给会长时间中断,国际油价23日继续上涨,纽约市场的油价盘子每桶突破100美元。

在去年11月末发表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欧洲委员会认为欧元区今后两年的通货膨胀不大,基本处于欧洲中央银行期待维持物价稳定的水平,这将使欧洲中央银行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根据欧洲统计局上月末公布的最新数据,欧元区今年1月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到2.4%,大大超过了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近不到2%”的目标值。

热门:中东北非局势牵动欧盟经济“神经”——

欧元区成员国财政部长在本月14日的每月例会上主张欧元区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小,但当时利比亚的局势没有恶化。 与14日相比,纽约的油价超过了15%。

欧盟各国的能源诉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因此国际油价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几个月里,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总是导致欧元区通货膨胀的两大“推手”。

困境是利率前景不明朗

面对急剧加剧的通货膨胀,预计欧洲国家中央银行必须提前进入增收周期。

最近,许多欧洲央行官员发出了强烈的增收信号。 欧洲中央银行理事会成员荷兰中央银行行长诺特·韦林克22日表示,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为了不仅抑制通货膨胀,而且不过度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考虑在今后几个月内增资。

热门:中东北非局势牵动欧盟经济“神经”——

欧洲中央银行理事会成员卢森堡中央银行行长伊夫·梅尔什当天表示,针对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欧洲中央银行有可能调整政策角度,欧洲中央银行在今后几个月内做好增资准备。

欧洲中央银行为了应对金融、经济危机以及之后发生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5月以来,欧元区的基准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最低水平,刺激了经济复苏。

解体者预计欧洲中央银行将于今年10月增收,但受主权债务危机约束仍可升级,增收是困境的决定。

另一方面,维持物价稳定是欧洲中央银行的唯一政策目标,如果通货膨胀不减少,欧洲中央银行就必须使用增资手段。 另一方面,在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下,欧元区的经济前景依然凶恶,早期增资害怕挫伤经济复苏,不利于巩固希腊等国财政的努力。

热门:中东北非局势牵动欧盟经济“神经”——

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打击程度不同,欧元区内部以经济复苏的步伐两极分化,给欧洲中央银行的增收带来了困难。 对德国等经济形势相对较好的成员来说,通过增收抑制通货膨胀的时机相对成熟

欧盟( EU )的第二大经济大国欧盟( EU )的英国也面临着同样的课题。 根据英中央银行23日发表的上次货币政策决定会议的记录,由于通货膨胀,今年将停止升值,因此关于英中央银行内部货币政策的分歧在扩大,要求增收的呼声高涨。 但是,去年第四季度,英国经济出乎意料地萎缩,英国中央银行害怕轻举妄动。 随着中东北非的形势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英国中央银行在增收问题上的差异将更加明显。

热门:中东北非局势牵动欧盟经济“神经”——

紧张状态或经济价格上涨

除了通货膨胀的风险提高欧洲各国的中央银行为增资问题所困扰外,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定国际油价高的企业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大幅提高欧洲企业的生产价格,增加欧洲国民的能源支出。 这些对现在的经济复苏有不利影响。

根据欧洲知名金融新闻服务企业市场21日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欧元区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速度创下了14年前相关调查开始以来的最高记录。 经济学家们警告说,如果国际油价每桶增加10美元,欧元区经济将减速0.5个百分点。

欧洲联盟和中东北非各国的经济往来规模有限,贸易水平上的直接损失应该不是很大,但由于欧元区的增收预期提高,欧元对美元汇率最近上升,在23日纽约汇市的交易时间段突破1比1.37大关,

要说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对欧盟经济有什么积极意义,暂时转移市场的欧元区对主权债务危机的观察力应该是其中之一,但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欧盟经济紧张的“神经”一点也不能缓和。

标题:热门:中东北非局势牵动欧盟经济“神经”——

地址:http://www.zyycg.org/hgjj/27824.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