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康得新122亿存款离奇消失 股民成冤大头?”
本篇文章1203字,读完约3分钟
康得新
上市公司的122亿元存款拿不到,这是什么操作?
近来,上市公司新消失的122亿元存款成为各大新闻媒体追逐的热点。 因此,深交所也坐不住,两次发出关注函,要求康得新证实。
说起康得新这个企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但是在a股市场上,康得新曾经是风光无限的大白马,与国际科技巨头3m相差无几,有人称之为中国3m。
但是,所谓中国的3m,是金玉之表,会在其中败北。 12亿元的存款消失,是从上月末发表康得新年报开始的。 年报新闻报道,康得新年底货币资金余额为153.16亿元。 然而,这家据称掌握150亿美元现金的公司,甚至连10亿美元的债券都无法发行,引起了企业独董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强烈质疑。
康新存在北京银行122亿元的存款,被挖掘出来。 奇怪的是,这笔122亿元的存款写在企业年报上,也见于企业的网银账户中,但实际上“账户余额为0”,即这笔钱不存在。 这样不可思议的操作震惊了大a股的股东。
那么,钱去哪儿了? 北京银行和康得新解释说,“账户结余为0”是因为“子账户集中在了康得投资集团账户”。 简单来说,钱存入了大股东的账户。 但是由于债务纠纷,大股东的账户现在被冻结了。
但是,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现金分配器,显然有违法嫌疑。 根据相关法律,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必须独立,如何才能让大股东自由支配上市公司的资金? 另外,大股东康得投资集团康得新持股比例只有24%,那么将其他股东权益置于何处呢?
在康得新年报中,122亿的“存款”只是存款的名字,没有存款的果实。 因为既不能用于支付也不能用于执行。 连大股东能否归还这122亿日元,现在也是未知数。 对股东来说,这种注水的年报显然难逃欺诈之嫌。
北京银行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事实上,既然“账户余额为0”,康得新企业的网银账户可以看到122亿元。 网银表示余额与企业的账面余额是否应该一致? 这种数字游戏掩盖了相关的资金往来,显然有很大的误解。 这样的“金融创新”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打开了便利之门。
通过财务造假来掩盖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挪用资金,是a股市场被诟病的顽症。 为什么有那么多前车之鉴,依然有后来者? 毕竟,违法的价格太低了。 相关案件大多受到行政处罚,数十万罚款不足以取得震撼效果。
在国外,类似案例多被视为诈骗,处罚往往极为严厉。 例如世界十大财务丑闻之一的印度萨蒂扬事件,与康得新相似,萨蒂扬软件企业虚报10亿美元不存在的存款,除此之外,还被处以高额罚款,包括企业董事长在内的10名高管被捕入狱7年,判处7年有期徒刑
从“獐子岛的扇贝逃到哪里去了”,到无法得到的122亿存款,a股市场总是有奇怪的企业和奇怪的操作。 面对这样的怪事,股东坚持要当冤大头,以康得新为例,市值从900多亿缩小到100多亿,不知道背后有多少人辛苦积累的财富灰飞烟灭。 只有进一步巩固监管篱笆,让失信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悲剧才能不再重演。
标题:“上市企业康得新122亿存款离奇消失 股民成冤大头?”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2080.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