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之思虑
本篇文章2585字,读完约6分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被视为世界第四大制造中心。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和文化原因,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和管理上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除了产出规模可以在世界上占据一定的地位(中国工业加工价值排名世界第四)之外,它在反映质量的重要方面,如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和出口竞争力等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
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
谈到中国的制造业,人们都认同低成本的优势。特别是劳动力的质优价廉是中国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证。然而,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失去优势。从1998年到2001年,中国平均工资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2.7%、7.3%、7.6%和8.1%,高于同期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不久前,一则新闻报道称:耐克集团的加工厂丰台企业证实,由于越南的工资水平低于中国,耐克运动鞋在越南的订单数量今年将会增加。耐克在越南的四个加工厂的生产线将会扩大。与此同时,该集团将投资1600万美元在越南建厂,计划到明年年底成为耐克集团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丧失。
同时,参与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而资源成本的低价已经不复存在,环境和社会成本日益增加。人们有理由担心,如果在技术和管理上不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制造业不能及时从粗放型的劳动力价格优势转变为集约型的管理和技术优势,为什么它能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特点
从全球来看,制造业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目前,买方市场几乎是每个行业的市场特征。通过采购策略,客户可以发挥他们的购买力,迫使供应商获得“及时、快速、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这些要求沿着价值链逆向传递——在残酷的竞争压力下,供应商只接受客户的要求,相反,他们对自己的供应商提出了如此苛刻的要求,这是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的。适应这一要求,企业将赢得竞争,否则,企业将被淘汰。
与此同时,竞争正从局部的、对抗性的竞争转变为全球性的合作竞争,竞争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并开始向时间和灵活性竞争转变。企业运营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企业制造模式正在从大规模生产模式向精益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模式和敏捷制造模式转变。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生产运作系统的组织模式,构建高效灵活的企业运作系统成为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首选。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优秀管理方法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先进制造技术和优秀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应用程度已成为“世界级制造业”的重要标志。
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手段
全球生产能力过剩及其引发的激烈竞争已成为各地区、各行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发挥企业实力,不断创新高科技产品,减少或淘汰产能过剩产品的生产,实现产业升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产业升级需要技术升级的推动。只有技术进步——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以及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升级,我们才能设计和加工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所有这些都颠覆了以前的组织和管理模式。it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先进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也在改变着企业的决策模式和质量。
自美国提出“新经济”以来,出现了一种思潮:对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视超过了对制造业的重视,这是基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在下降,而包括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比重正在上升的事实。但可怕的是,当这一概念从美国传播到发展中国家并成为影响人们行为和决策的指导思想时,美国人经过反思后再次高度重视制造业,并将先进制造模式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量和信息受众的扩大,对企业处理和响应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战略构想、组织结构、人员和流程将被自觉或强制地进行适当的重构。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公司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子公司的技术和管理出口,以加强其在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地位。同时,面对全球化经营的挑战,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的主题。为了抓住与国际企业合作的机会,获得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资格,抵御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企业需要学习甚至应用国际公认的商业惯例、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绩效标准。只有这样,中国制造企业才能真正融入全球制造产业链。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加入到支持世界级制造商生产的行列中来。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中国几乎所有的配套企业都以国际一流企业为标杆进行了转型,包括产品、技术、设备、组织和管理的全方位转型。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制造企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建立什么样的企业目标,如何获得和利用所需的资源,是否建立竞争优势,与谁结成联盟决定了企业竞争的路径和方式,也决定了竞争的结果。中国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主要由企业家驱动,以个人才能、声望和个人利益来召唤员工,缺乏战略规划。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着从传统的企业家驱动向战略驱动的转变。
全球化使中国制造企业能够直接站在国际市场上,面对世界级竞争对手的挑战。中国制造企业主要是在外部资源优势(如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基础上建立竞争优势。),并在比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竞争;世界级制造商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系统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建立在高效的企业运营体系之上,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外部资源的比较竞争优势难以长期保持,只有根植于企业的优势才能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
中国制造企业更注重经营成果的质量和生产要素的利用率,而世界一流的制造企业更注重经营成果质量和经营过程质量的统一。凯尔·鲍德里奇(Kyle Baldridge)国家质量奖的标准结构全面反映了企业运营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分为七大类:领导力、战略规划、关注客户和市场、信息与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流程管理和公司业绩。在总分1000分中,公司的经营业绩指标占450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总指标为550分。这表明美国重视企业的经营质量,引导企业重视经营领域的改进活动。这一定位值得中国企业关注和思考。
汇源果汁在国内果汁市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现在面临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的挑战。对于国际...
标题:中国制造之思虑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5902.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看魏晋风度中的文化
下一篇:股市“灾后重建” 重势还是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