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梦想的距离
本篇文章1057字,读完约3分钟
全球化经营是当今制造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制造业全球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向其他国家销售产品和投资海外建立制造基地,以及在东道国或其他国家销售成品。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持乐观态度,并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他们的生产基地,因为中国拥有高质量、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从跨国公司在信息产业的以下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朗讯在2003年7月宣布将在中国增加5000万美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显示了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近年来,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等手机品牌制造商扩大了中国手机制造商的规模。飞利浦电子集团已将其所有手机生产转移到飞利浦巽他公司,这是一家在中国深圳的合资企业,这意味着飞利浦已将其手机生产完全转移到中国。西门子已将上海基地的手机年产量扩大至2000万部,成为西门子在德国以外唯一的手机生产基地。对爱立信而言,中国是世界四大供应中心之一。与外包相反,爱立信正在与独资公司讨论如何增加中国的手机产量,并将其供应给世界。
日本是一个普通制造业大量转移到中国的国家。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43家企业中,有一半表示将在三年内将生产基地外移。松下电器宣布将把肯塔基州的微波炉生产线搬到上海;东芝最近宣布将停止在日本生产阴极射线管电视,并将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所有电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
以半导体市场为例。根据国际权威it行业组织dataquest的报告,中国对半导体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未来四年的年增长率为33%,到2010年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半导体市场。然而,中国90%以上的半导体产品依赖进口,商机不言而喻。
it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生产基地从美国向日本转移、日本向韩国转移、韩国向台湾转移等几个阶段。现在,从台湾到祖国大陆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事实上,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国际性的行业。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制造商自然会寻求更有利的发展空间。中国半导体内需市场巨大,工资低,工程技术和R&D人力资源丰富。因此,投资中国几乎是全球同行的必然选择。
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竞争力是跨国公司生产基地转移的重要原因。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一项调查,日本企业购买的工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远远落后于外国。日本经济产业省比较了2000年9月至11月间152种工业产品和33种工业服务的价格。结果是:日本的价格是德国的2.08倍;是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2.29到3.83倍。与mainland China相比,工业产品价格为2.49倍,工业服务价格为8.44倍,差距巨大。理光日本认为,将R&D中心转移到深圳可以将新产品的R&D费用降低40%。
纵观日本和英国制造业的发展,要成为世界工厂需要三个过程:
过程1: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英国和日本花了几十年的努力才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在世界经济史上,英国曾被称为世界工厂。在1760年至1830年的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比重从1.9%上升到9.5%,然后达到19.9%。英国生产了世界上53%的铁和50%的煤。此外,英国不仅发展了制造业,还发展了物流和服务业。制造业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其制成品遍布五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日本的经济升值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7.5%。即使在1973年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仍然远远高于其他工业国家。在此期间,日本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奇迹,许多产品,如照相机、电子产品,甚至汽车和摩托车,都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日本造船厂在十年内生产了世界吨位的一半,并一度成为世界工厂。
过程2:作为一个世界工厂国家,产品应该占据世界工业产品市场的重要份额。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约占世界的10%。据有关统计,1999年中国第二产业产值近5000亿美元(包括建筑业),居世界第四位。今年,全球总额超过9万亿美元,美国排名第一,制造业占世界的20%以上,日本制造业占15%,中国约占5%。 2001年,有11家中国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它们都不是制造业。中国不能被称为世界工厂。
流程3:作为世界工厂,国家应该在制造领域拥有大量创新产品,引领世界制造业的潮流。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大,但品种少,档次低。以钢产量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钢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其中大量是低品位建筑用钢,品种相对较少。2000年,中国进口钢材97亿美元,出口40亿美元,贸易逆差53亿美元。进口产品主要是it行业和汽车行业的高档板材。在中国贸易逆差较大的工业品中,也有集成电路,2000年逆差高达105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虽然生产和出口了大量的电子产品,但其核心元件和高附加值集成电路主要依赖进口。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力成本低。在亚洲,中国制造业的周工资是最低的。原因是中国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但也得益于二元经济结构,即劳动力长期无限供给的局面,使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第二,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三是基础设施“瓶颈”基本消除,能源、交通、交通、通信、工程建设、设备安装等部门能够为制造业提供充分保障。第四,产业支撑能力强。目前,除了少数高科技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外,制造业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设备、元器件和零部件都可以设在中国,其成本低于进口同类产品。第五,国内市场广阔。第六,由于中国具有上述诸多优势,大量的外资和海外资本不断进入中国,特别是世界上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这将促进中国制造技术、设备、产品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中国制造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差距,即中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量大大超过了纺织产品,但出口的机电产品大多是单价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第二,生产经营规模存在差距。在世界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中,美国占31%,日本占29%,两国加起来占60%。第三,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能力的差距。据统计,2000年中国在R&D的投资总额超过89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投资水平不到发达国家的1/5。
这些情况表明,中国只有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品、加工装配家用电器和电子通讯产品行业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而技术密集型行业不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水平。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重视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努力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标题:与梦想的距离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6340.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国标公司的ERP之困
下一篇:致力重塑民族生物科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