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经济 > 热门:中部崛起战术引领中国中部地区走出"塌陷"困境 ——

热门:中部崛起战术引领中国中部地区走出"塌陷"困境 ——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1-23 18:14:11阅读:

本篇文章1522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事业室副主任范恒山日前在这里说,中国中部地区已经走出了“陷落”的困境,进入了加速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了加速崛起、全面崛起的新轨道。

为了共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大计划的中部论坛25日在太原举行了第六次会议,包括范恒山在内的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中部6省主要领导人齐聚一堂。 这次会议也适合中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术实施五周年。

2006年4月,《促进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 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6个省在内的中部地区,与东北、东部、西部地区共同构成了中国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四个板块”。 迄今为止,在全国10.7%的土地上支持28.1%人口的中部地区,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援,自身迅速发展缓慢,陷入了“陷落”的困境。

热门:中部崛起战术引领中国中部地区走出"塌陷"困境  ——

中央在做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术决定后,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计划》等多项政策措施,指导支持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城市群快速发展、筹资等事业。 并相继批准中部建设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合作改革试验区等多种类型的改革试验区,赋予中部地区创新先行试验的权利。
中部地区由此获得了很多政策“红利”。 其中中央财政5年在中部地区部署常规转移支付资金达到1.35万亿元,增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6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部也普遍提高了中部地区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标准,进一步改善了中部交通基础设施。

热门:中部崛起战术引领中国中部地区走出"塌陷"困境  ——

范恒山说,为了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需要,国家依然会进一步提高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

他认为,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术的引领下,中国中部地区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国内外形势,但仍取得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成果,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全国地区快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数据显示,5年来,中部地区总产值年均增长13%,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例也从2005年的18.8%上升到去年的19.7%。 粮食连续七年增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稳定在30%以上。 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完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快速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热门:中部崛起战术引领中国中部地区走出"塌陷"困境  ——

另外,中部地区人民的生活在五年间进一步改善了。 年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000元和5500元,年均增长12.7%和13.2%。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5年间城乡就业增加了1000万人以上。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复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热门:中部崛起战术引领中国中部地区走出"塌陷"困境  ——

中部论坛轮流主持人、山西省党委书记袁纯清表示,上述实践说明对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定部门完全正确。 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中部地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

参加论坛的中部六省领导人认为,在中国加快经济快速发展方法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中部地区面临着难得的快速发展机会。

“中部是接受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阶段,高质量生产要素加快向中部集约。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战术牵引作用的变革项目,以及积累的快速发展潜力正在向现实生产力变化。 中央支持的各项政策不断完善,进入了深刻的发现期和集中解放期。 ”袁纯清说。

热门:中部崛起战术引领中国中部地区走出"塌陷"困境  ——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进一步说,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网络的现代化进一步强调了中部地区本来优秀地区的特点。 而且这个地区人口众多,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

李伟还认为,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中国中部地区也不能复制沿海地区过去那样依赖大量廉价生产因素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 “要真正实现崛起,就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快速发展的方法,在经济转型、产业创新、区域合作中谋求良好迅速的发展”。

标题:热门:中部崛起战术引领中国中部地区走出"塌陷"困境 ——

地址:http://www.zyycg.org/hgjj/27394.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