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8-08 16:14:02阅读:

本篇文章3782字,读完约9分钟

3月18日,初雨,记者走进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区的枝江文化创意园。这个由旧水泥厂改造而成的文创工业园区安静而繁忙。枝江文化创意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苗岭荣表示,近年来,园区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推动“互联网+文化创意、文化创意+金融、文化创意+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园区的重生。该园聚集了蔡志忠、孟京辉等文化创意名人和124家文化创意企业,成为中国第一个国立大学艺术科技园。"目前,我们每亩的税收是原来水泥厂的400倍!"苗岭荣说道。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相当活跃的。民营资本活跃,创业环境优越,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同时,文化底蕴深厚,专业人才荟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城市的战略选择。记者发现,杭州不仅有姜文创意园,还有西湖创意谷、西溪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十个公园。在这里,最常听到的词是“创意”、“创新”和“融合”,杭州也被企业家和制造商誉为“文化创意的天堂”。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创新、融合和发展开拓了新的视野

当我见到文化公司“路易湘东”的董事长李春林时,他正忙着设计和绘画。杭州地铁一号线的“世外桃源”车厢,前一段时间很轰动,是他的创意。逼真的3d特效让人们觉得自己置身于多彩的大自然中,许多乘客来乘坐大巴只是为了穿梭“桃花源”,享受桃花源的乐趣。毕业于美术学院的“海归”李春林向记者讲述了各种智慧和创造力。他一个接一个的异想天开既有根据又有感染力。这位“80后”制造商和他的团队去年创造了1000万元的产值。李春林表达了许多决策者的心声:“未来,我们将继续进行跨国整合和发展,并以稳健的方式迈出每一步。”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为杭州开启了一个文化创新的世界。去年,国家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国务院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杭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中创空屋”等字样,进一步激发了杭州文化创新的活力,“10年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跨越式发展,依托文化自觉,走持续创新、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的道路。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事实上,杭州现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工艺美术之都”,是中国首批“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杭州拥有中国唯一的“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试验区”,并率先提出建设中国“动漫之都”的战略目标。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这是一次规模大、人气高、影响广的国内外知名动漫活动;这是中国第一个拥有两个文化创意金融特许分支机构的城市,也是中国第一个拥有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城市;在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海峡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中,杭州在海峡两岸42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中排名第四;在第六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宋诚演艺、思美传媒、华彩影视三家企业脱颖而出……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不断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增添活力、动力和影响力。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注重机制创新,把握顶层设计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如何?杭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向记者列举了2014年的一组数据: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607.27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5%;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总资产4347.5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842.07亿元,利润总额587.32亿元;文创现有员工33.68万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3183家,其中民营企业3023家;杭宝集团成功借壳上市后,杭州文创有22家上市公司...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在杭州文创生产发展引人注目的数字背后,是政府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实践。

业界最认同的是,杭州市政府有效落实了“四有”,即“有钱做事、有人做事、有房做事、有局长有章可循”。例如,杭州通过补贴和利息补贴促进社会投资。在过去的六年里,市财政资金支持了3100多个文化创意项目,促进了约630亿元的社会投资,实现了“有钱做事”。2008年,杭州率先成立了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这是一个地方局级机构,资金全部到位。其主要职能是制定计划、完善政策、培养人才、综合协调、检查评估等。从此,它避免了长期管理或忽视的弊端,各区县(市)都相应设立了“文方正”。记者经常听到各个公园的企业主和决策者说:如果有什么问题,他们应该找一个“娘家”的文本来设置,“有人在做什么”。近年来,杭州不断推进文化创意园区和建筑建设,旧工厂、旧仓库、旧建筑、旧街区、旧农村住宅得到改造——建成5个国家动漫产业(教育)基地、8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4个市级园区和33个市级文化创意建筑,“有房可做”使创作者受益匪浅。围绕“有章可循的导演”,杭州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协调财税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明确、具体、配套。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政府并没有把文化创意产业放在首位,而是把顶层设计做得很好。例如,政府全面建设了投资导向平台、产业集聚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开发平台和展示平台五大平台,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其中,人才开发平台尤其受到好评。杭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4500万元,从人才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等方面不断壮大创意人才队伍。引进蔡志忠、莫言、麦家、余华、刘恒、赵志刚、赖声川等30余位文化名人,积极实施“杭州影视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青年设计师人才发现计划”、“杭州文创创业孵化工程”,启动成长型文化创意企业高端培训等人才项目,采用ppp(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全面培养人才;与此同时,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每年举行,并设立“西湖创意市场”和“创意力量讲堂”等载体,为普通创意阶层提供机会,打造一个良好的“创创空室”。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定制金融产品

文化创意企业拥有很大比例的无形资产。许多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流动性不足,信用评级不足,没有盈利模式。融资难是困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杭州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服务,加快文化创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建立了政策支持-战略合作-风险共担-特许经营-贴息支持-还贷周转-投资引导的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服务链。在文化创造专项资金中安排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的投融资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供给;杭州文创实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12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提供5亿多元无形资产担保贷款;在金融资本注入的引导下,相关金融机构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体信贷产品,为187家中小微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4.05亿元的信贷支持,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为112家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900多万元的贴息支持。这种创新的“银行投资”合作渠道,有效缓解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瓶颈。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走进杭州银行文创支行,浓厚的文化和创意氛围让记者大放异彩。张敬科行长告诉记者,这是2013年成立的第一家文化创意金融专属支行,为中小微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实行“特殊风险容忍度”信贷政策,为细分的文化创意领域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为200家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9亿多元信贷资金。当记者问及是否存在违约或坏账时,张敬科表示目前没有。只要研究准确,业务熟悉,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这也要求金融业尽快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此外,杭州还引导民间资本成立了杭州文成创业投资基金等一批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股权投资基金,对高增长潜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实施战略融资,推动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

“杭州模式”是经验和启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帆: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企业效益、重点企业、园区建设和文化创意品牌都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文化创意发展的“杭州模式”。“四轮驱动”可以解释这种模式。

首先,政府的主导力量是规划蓝色海洋。2005年,杭州提出“创意产业”应成为“杭州文化支柱产业”,并不断完善政策、管理机构、平台建设等保障。二是激励和保障的文化和金融驱动力。杭州率先成立文创银行,完善无形资产担保,创新金融产品,在中国文化金融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第三是整合的驱动力。集聚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了“两圈集聚、两带带动”的文化创意产业新格局,为建设国家文化创意中心提供了良好载体。第四是对我来说人才的驱动力。杭州出台了最具吸引力的“27项新人才政策”——《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团队引进与培养的若干意见》,从加强人才和团队引进与培养、完善人才创业支持政策、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政策创新。通过一系列人才政策,为广大文化创意人才搭建了一个“凤凰巢”。

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杭州模式”不仅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反思和启示: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全方位盘活文化市场,如何善用文化创意人才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苏

新昌作为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偏远山区县,鲜为人知,但它在中国制药史上却有着丰富多彩的圈子。20 ...

标题:杭州:给文化创意产业生存的空间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6421.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