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宽容理念的转变与企业优化
本篇文章1817字,读完约5分钟
忧心忡忡的企业在服务窗口办理手续时,填写了错误的号码,带来的材料更少。是“推动”企业重新开始,还是在企业焦虑时先做事情?北京选择了后一种解决方案。
在北京新一轮的商业环境改革中,在跨境通关、企业登记、税务管理等诸多方面都采用了宽容和容错的新理念:企业在开展业务时,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如录入错误、缺少材料、缺少公章等。政府部门先处理了这件事,在错误之后进行了纠正,在材料之后进行了弥补。这些措施温暖了企业的心。一些领域的突破性做法已经在全国推广。
海涛高速在背后的秘密提速
从美国仓库发出的包裹只需两三天就能到达中国消费者手中?!这与国内快递的速度如何匹配?
"包裹刚刚“空运”到首都机场,甚至可以在几秒钟内通关。"敦豪国际快递公司的负责人透露了“秘密”:货物从美国发出时,他在北京向海关申报,包裹一到达入境口岸,海关检查和放行手续就可以完成。
这种提前申报的模式早就被海关采用了,但以前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提前申报有很多信息,包括航班信息。然而,快递公司总是看着一天的饭菜,航班可能随时调整。如果申报单上的航班信息有误,会被视为虚假申报吗?”该负责人表示,不仅快递公司,所有跨境贸易公司都有这样的担忧,担心影响企业在海关的信用评级。
"能允许企业在报关前犯一些小错误吗?"北京海关对企业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配套的“容错”处理机制,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们还深入挖掘内部资源,优化运营流程。目前,超过60%的进口快件可以提前报关,大大缩短了“门到门”的中转时间,客户经常称赞他们上述敦豪负责人表示。
“不要再跑”温暖企业的心
“哦,我忘了盖章!”在西城区税务局,中国万宝工程有限公司税务经理郭杰发现一份申请表在备案时忘记加盖公章,认为此行是白来的。但窗口工作人员反过来建议她:“没关系,没什么大问题,我先帮你做,你可以以后再补!”
这项服务出乎郭杰的意料。经常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员工有一个习惯,当他们去窗口做生意时,他们会让所有的人都穿上,他们担心如果他们在长时间排队后发现少了一件东西,他们将不得不再次旅行。“即使材料更详细,也总会有遗漏,有时甚至会有几次往返。”她说。
这曾经成为企业对政府机关最大的不满。过去,在服务大厅里听到的一个常见抱怨是“为什么你一次都没说清楚?让我一个接一个地跑?”对于企业来说,在匆忙工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填写错误的表格,并带来较少的材料。然而,办公室橱窗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很容易误导企业故意找茬。
为了让企业少跑腿,该市税务部门实施了“产能不足”处理机制,打破了多年来企业必须回去弥补信息不足才能回来的“传统”。例如,如果纳税人在办理退税时信息不完整,税务机关可以在作出承诺后出具退税单据。之后,纳税人可以按照承诺期限(最多六个月)完成相关事项。
前几天,郭杰又去西城税务局做生意了。渐进式窗口材料中的一个表单填写不正确。她被工作人员的话所感动:“你必须填写一份新的副本并发送出去,这是合理的,但这不是一个大问题。你可以手工修改,以后再签,这样你就不用再来了。”郭杰认为,员工积极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企业环境从“面子”到“衬里”的改善。
缺少符合迫切需要的物质业务
“担心我!明天是项目申请的最后期限。你认为今天能完成吗?”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部门,泉图定位网络有限公司的职员正拿着一堆材料,汗流浃背。该公司专注于卫星导航应用。它成立才三四年,对它的商业登记业务还不熟悉。申请项目时,发现公司的地址和业务范围不符合招标要求,需要变更。
但是很快就出现了混乱。营业员交给窗口的一堆材料中缺少一份营业执照的复印件。“一切都结束了,因为我的小小疏忽延误了公司的主要项目。”当店员后悔的时候,工商窗口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可以在当天完成变更。
原来北京的工商登记已经实行了空缺受理机制——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基本符合登记要求,但有些申请材料需要改进和补充时,登记机关会优先受理,这样就减少了申请人往返的次数,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
"程序简单,操作方便,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发."泉图定位网络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随着容忍和容错机制在北京的工商注册、跨境贸易、税务管理和食品药品认证管理中的实施,容忍和接受已成为北京商业改革的一个亮点。从不容商量的“权威”到宽容和容错,商务窗口的微小变化反映了北京优化商务、真正服务企业理念的转变。(记者曹政)
标题:北京:宽容理念的转变与企业优化
地址:http://www.zyycg.org/zcxx/1493.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内蒙古发起家政学诚信建设运动
下一篇:贵州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