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8-13 14:50:02阅读:

本篇文章4244字,读完约11分钟

一个有信仰的人

中原集团董事长石永清出生于上海,三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高中毕业后,石永庆到工人夜校当老师,和同志们一起发动群众,组织罢工,为工人的合法权益而奋斗。这是八年。“谈到待遇,1968年当老师的时候,我每个月要工作200元,而我的同学在外面工作要四五百元。八年后,人数已经上升到1000多人,所以我还是拿300元。如果没有信念,就不可能长久。”史永庆强调他的选择完全是基于信仰。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1976年,随着形势的变化,青年石永清从大同理想回归资本主义现实。经过几个月的奔波,他开始了在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工作生涯。然而,石永庆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这种生活。一个重要原因是奖励和贡献之间的巨大差距。“我做了那么多,给了我那么少。它曾经得到信仰的支持。没关系。现在,为什么?”更糟糕的是缺乏独立的空, “我厌倦了指挥棒...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知道你要去罗马。至于怎么去法国,我可以选择坐车还是坐船?”艰辛的工作使史永庆发现,在当时的香港,要想获得精神自由和合理回报,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老板,让市场来判断个人价值。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两年的工作生活给石永庆带来了一种难忘的感受,这种感受影响了他一生的职业生涯和管理哲学。“所以我管理中原很简单。只有两点。一是合理的报酬;首先,给员工尽可能多的自主权,空.空的空间越大,他的创造力就越大,他的战斗力就越强,这些都是当年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因为这两个,我不能工作,因为这两个,我让中原有更强的战斗力。”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1978年,受够了工作的艰辛,石永庆和他的朋友王文彦决定做自己的老板,他们每人凑了5000元开了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在一家贸易银行的办公楼里,他们租了一张桌子给两个人共用。一个人坐在那里接电话和制作文件,而另一个人则上街做生意。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创业之旅。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说实话,中原建立的时候,没有未来的希望。我们只想收支平衡,我们可以比工作多赚一点钱,但是我们的志向不高。从某个角度来看,我被迫加入创业行列。虽然我热爱阅读,但我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兼职的发展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大型组织中工作时,对于哪个级别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我工作多努力,取得多大成就,升职都是无望的。但是,我不愿意付半斤,也不能得到八两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我被迫创业。”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你认为我喜欢做房地产吗?我不想这么做!你以为我不知道房产中介形象差,社会地位低吗?但是没有办法。有什么选择?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对房地产市场最有把握。如果你想吃饭,你必须努力,希望成为一个不寻常的房地产经纪人。”。 20多年后,当史永庆回忆起创业的简单起点和动机时,他自嘲道。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中原早期,业务量小,人员少,结构简单,管理工作容易。王文彦基本上控制了公司的运作,给人一种一家之主的感觉。史永庆延续了他一贯的哲学和行为方式,并没有干预王文彦的主导作用。

1981年,中原开了第一家分店,尝试学习当时其他地产代理商流行的逐层管理方法,开始探索主流商业模式。

一九八四年,香港经济经过两年的低潮后逐渐复苏。中原租赁了总公司的大型办公楼,组织了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了薪酬体系和培训机制,全面拓展了业务。第二年,香港房地产市场开始全面复苏,中原进一步扩张。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参与公司的管理,组织的规模和水平也相应提高。此时,王文彦自身力量不足,史永青开始更多地参与公司的管理和运营。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然而,两人在性格和管理理念上的巨大差异开始显现。王文彦提倡为未来而治理的政策。“演戏就像一支军队。如果你不听军令,不遵守法律,你怎么能成为一个军队呢?”房地产经纪人也是如此,他们不遵守规章制度,怎么能打败他们的同行呢?史永庆自嘲为“懒人”,推崇老子。他奉行无为的政策。“我尽量不干涉我的下属,让他们有自己的空房间。”在他看来,员工很有可能仅仅通过听指令就犯错误。因此,在公司决策会议上,两人经常会有分歧,而这时,管理人员不得不参与并分头行动。当支持石永庆的人数逐渐增加时,有着强烈统治意识的王文彦开始感到有些失落。“1988年和1989年,我发现我和石永清的合作有分歧。无论是个性、工作作风、管理理念、就业政策等。,它不是很咬。”王文彦回忆道。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1990年,该公司的最高管理层遭遇地震,董事周离职,带走了五名董事。最后,董事会只剩下王文彦、石永清和黄伟雄,后者没有股份。为了稳定军心,和石永清各向黄分配了5%的股份,所以王和石的股份比例从50%降到了45%。双重股权结构已经被打破,这也意味着管理层的僵局已经被打破,以前难以做到的事情变得简单了。当分歧出现时,资本的声音大于资历和友谊。经过多次冲突后,承认被空打败的王文彦放弃了,最终选择在1992年离开中原。当然,作为对中原早期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先锋老将,他并没有放弃中原45%的所有权。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从那以后,中原地产进入了施永清的单一管理时代。他自己的价值观、管理哲学和个性对中原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逆向思维,无为而治

喜欢逆向思考的石永庆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掌握了原著后,他开始不遗余力地推行无为而治的方针。他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自然赋予他的意志力,每个人都应该自发地做好自己想做的工作,而政治家不应该任意操纵个人意志。他说他深深明白,只有做他想做的事,他才能全力以赴。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我尽量避免给出太多的想法,以便员工有机会发挥。公司里更多的人给出建议比老板独自绞尽脑汁要好。一个人太有前途的原因是因为他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有野心。员工提出的建议总是觉得不完整,拒绝让别人尝试。但是他的主观错觉需要整个公司和他一起去实现,当他撞到墙上的时候,他不得不站起来再冲一次。这样的老板越有前途,公司就可能越快消亡。”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石永庆提倡无为,就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尊重天,不要太自以为是,做一些超出自然允许的事情。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必须首先了解他的时间/环境和客观限制,这样他就不会鲁莽行事,试图做一些他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一个过于自信和有前途的公司领导可以很容易地根据他的主观愿望制定一个宏伟的计划,然后迫使他的下属为自己的目的做出牺牲。结果,他的下属怨声载道,背叛他人,以惨败告终。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这足以赢得比赛,而不是出类拔萃

在中原,无为的具体策略是不追求卓越就足以取胜。

中原对下属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不能输给对手,更不能提什么优秀不优秀。他们认为追求卓越永无止境。他们为什么这么努力工作?在人们有能力维持个体生存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实愿望生活,而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去追求无止境的卓越。按照快乐的原则生活比按照别人的期望或一些抽象的概念生活要好。只有真正理解无为的真谛的人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当你成熟时,你不必坚持。

负责人石永清建议,要做到无为,就必须有一种愿意被动等待时机成熟的心态。他不倾向于把问题分成两个极端:对和错。时机不成熟时,即使实施了“正确”的措施,也会产生错误的后果。在一个组织中,一个好的措施只有在被组织的大多数成员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群众情绪是任何领导人都必须关注的问题。即使是最好的计划,也只能在群众不理解的情况下缓慢进行。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移动比安静更好

随着中原的壮大,不时有人向史永庆指出中原现有组织体系的漏洞,或者说是原有管理者能力的不足,并主动提出要执行他们的计划。然而,史永庆很少因此而换马。他经常告诉他们中原现在做得很好,而且已经实施了,所以他不希望事情改变。同时,他们将有多种选择。一种是在原来的位置上等待,当中原出现问题而现有的管理者束手无策时,他们可能会被记住;另一个选择是开荒。比如,去中原没有分店的大陆实现你的理想,或者去台湾、新加坡甚至美国试试。当然,公司的启动资金不能太多,一到两百万。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写一份具体的计划给决策者研究。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没有计划比计划更好

史永庆很少制定详细具体的计划。他欣赏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当你回顾你的生活时,他似乎已经计划好了情节,但当你经历它时,它是一团乱麻,只是一个接一个的意外,当你事后回顾它时,他是完美的。他的基本经营哲学是,客观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人们根本无法掌握未来,制定未来可行的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根据史永清的经验,大多数长期计划不需要两三个月就能实施。,他们发现他们脱离了现实,必须大大修改。因为两三个月才可行,季度计划就够了,不需要制定全年计划,更不用说五年计划了。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例如,他经常提到,在1993年,他决定将他的业务区域化和分支化。当时,他只决定了方向,但没有决定在哪里开分店,全年开多少分店。当时中原只有20多家分店,他不敢把扩张目标定得太高。他甚至没有考虑扩展到100家分行的可行性。因此,中原分行的数量在1994年增加到50家,1995年增加到100家,1996年增加到200家,1997年增加到300家。史永清认为,如果当时制定了五年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实施,房地产中介行业能否像今天这样发展,是值得怀疑的。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没有皇家就能赢

孙子说:“你能赢,但你赢不了”,也就是说,只有当你又帅又有才华,而国王又不直接开车时,你才能赢。史永清认为,当一个公司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时,公司的领导者必须与一线有一定的距离。他们不应该认为自己手中什么都有,随时发号施令。他们必须下放权力,让有才华的经理分享具体的领导工作。他说,1996年和1997年中原地区发展迅速,共新增200家分行,平均每三天半新开一家分行。如此高的扩张速度的主要原因是它完全放弃了个人探险,让区域经理来做决定。否则,如果每一个要考虑的店铺都要先被史永庆看到,如何装修又要由史永庆决定,一周之内不会有一个店铺开张。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不管你知不知道,它仍然是好的

史永庆说,他之所以不作为,主要是因为他知道不知道:他知道自己不了解地区情况,所以他不参与新分支机构的遴选;他们知道自己不了解一线员工的工作表现,所以不参与他们的晋升和晋升。区域经理说无论谁被提升,都会让他被提升。老子说:“不知道,还是好的。”

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施永青的基本定位是:没有人能100%肯定一家店铺在投入运营前会盈利;同一个人不知道他是否有能力,直到他被提升到新的职位。既然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让别人试一试呢?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公司里有这样或那样的提议,只要是他的工作,就不会打扰别人,石永庆会让他试一试。有时候,即使石永庆觉得有问题,他也只会提供不同的意见供参考。最后,如果他还想尝试,石永庆还是会让他尝试。

标题:无为而治的大道管理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130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