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国际油价上涨的背后
本篇文章5596字,读完约14分钟
根据海关总署近年来发布的最新数据,5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为1297万吨,占总量的42%,按原油净进口量与表观消费量之比计算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8%。在油价飙升的情况下,中国原油进口仍在持续增长,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支出,还严重影响和冲击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成本也将增加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油价总的趋势是上涨。2003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27美元,2004年约为40美元,2005年约为55美元。2006年7月的前10天,国际原油价格约为75美元。2006年7月之后,油价下跌。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平均约为每桶60美元。2007年,油价再次上涨。9月和10月,油价基本上在80美元以上。自10月底以来,油价基本徘徊在90美元以上,一度飙升至每桶99.29美元。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美国东部时间1月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付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在电子交易中达到每桶100美元,创下2007年国际原油期货每桶99.29美元的新纪录。国际油价波动是市场供求、美元贬值、原油期货投机、地区政治形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国际油价形成机制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国际石油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体系。定价机制是由三大期货市场(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东京工业产品交易所)和五大现货市场(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和美国市场)主导的国际石油市场格局决定的。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交易大多以主要地区的基准石油为定价基准,原油交易的最终结算价格是基准石油在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加上提单交付日之前或之后某一时期的上涨折扣。在三大期货市场中,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占三大能源交易所交易总量的一半以上,其西德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也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所有在北美生产或销售的原油都是根据wti原油定价的。在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布伦特原油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全球约50%的原油贸易是根据布伦特原油定价的,布伦特原油是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使用的原油价格。迪拜原油经常被用作海湾地区石油生产的参考标准。世界上最大的产油联盟欧佩克的石油价格一揽子计划是基于七种原油的平均价格(沙特阿拉伯轻质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油、尼日利亚邦尼轻质油、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混合油、印度尼西亚米纳斯原油、委内瑞拉轻质油和墨西哥原油,其中墨西哥是非欧佩克成员)。在实际交易中,西德克萨斯轻质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和欧佩克一揽子石油价格之间差异不大,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很强。
第二,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
全球原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投机活跃、美元持续贬值以及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是推动油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
1、市场供求之间脆弱的平衡
控制着世界三分之一石油资源的欧佩克从2006年底开始有计划地削减原油产量,以防止油价下跌。与此同时,它利用石油作为提高欧佩克成员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的有力手段,并展示了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欧佩克减产行动效果明显,直接导致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原油的需求稳步增加,这是油价创出新高背后的基本市场情况。国际能源署在2007年10月发布了一份报告,称2007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估计为8590万桶,比去年增长1.5%。2008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为8800万桶,比2007年增长了2.4%。中长期而言,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将逐渐增加,2015年将达到9800万桶。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今年全球原油日产量平均为8464万桶。随着需求的增加,全球原油日产量也在上升。但是,由于产油国需求旺盛,剩余产能有限,明年全球原油供需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原油供需平衡相对脆弱,油价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剧烈波动。
2.投机交易火上浇油
除了市场供求因素外,市场投机也成为推高油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油价的大幅上涨,大量“投机商”进入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进行投机性的逐利活动。据估计,目前进入纽约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巨额投机资金控制的原油期货交易合约总量超过10亿桶,甚至高于美国原油商业库存和战略石油储备的总和。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大型能源消费者和市场投机者最近购买了大量原油看涨期权合约,试图防范原油价格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的风险。当原油价格升至每桶96.26美元的历史高点时,原油看涨期权合约经历了一个极其疯狂的购买高潮。一些市场交易商甚至开始防范未来两年油价通过期权交易上涨超过每桶250美元的风险。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市场对未来原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促使投机资金进入原油期货市场。由于美国经济中的次贷危机,美联储在2007年10月31日第二次降息,这极大地刺激了对原油的需求。然而,国际原油价格在两个月内大幅上涨了27%,这与许多中长期因素交织在一起,如石油稀缺导致的国际供求关系紧张,以及许多国际投资者参与了对油价的投机。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投机资金涌入原油期货市场,以规避股市动荡带来的风险。
3.美元贬值导致油价飙升
受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今年连续两次下调短期利率的影响,美元大幅贬值,使得油价比持有欧元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便宜”,这些投资者开始购买大量原油期货交易合约。在全球油价上涨的诸多因素中,美元贬值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美元继续走软,油价就会飙升。国际油价最近达到每桶100美元的最高水平,接近2007年初油价的两倍,而同期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下降了近30%。油价上涨的很大一部分被海湾产油国用来弥补美元贬值造成的经济损失,因为主要产油国使用美元作为原油出口的结算货币,而欧元从欧洲进口所需的商品。这样,尽管海湾国家实现了高财政盈余,但由于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下降,进口成本增加,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率普遍上升。
4.政治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中东的地缘政治紧张也是推高油价的因素之一。拖延已久的伊朗核问题争端,以及土耳其军队可能越境袭击伊拉克北部PKK的消息,都让市场担心对该地区原油供应的可能影响。伊朗和伊拉克都是欧佩克成员国。如果两国的原油产量和出口因地缘政治事件而减少,将对国际市场的原油供应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北半球冬季取暖用油消费高峰的到来,美国和墨西哥天气因素对石油生产的可能影响,以及最近美国原油库存的急剧下降,都对油价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三,国际油价上涨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1.国际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油价的大幅上涨和波动不利于世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油价上涨也将刺激各国扩大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投资和生产,这将有助于扩大能源供应,促进世界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油价上涨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以下方面的影响:
首先,油价上涨导致全球总需求减少,这进一步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油价上涨后,收入将从石油进口国(即石油消费国)转移到石油出口国(即石油生产国)。由于收入损失者(能源消费者)的支出倾向通常大于收入增加者(能源生产者),这种收入转移将减少经济中的总需求。对石油出口国来说,油价的大幅上涨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石油净出口国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增加石油出口收入增加了国民收入,但从长远来看,贸易伙伴的经济衰退将减少石油出口收入和石油出口国的国民收入。因此,石油价格的急剧上涨也将对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油价上涨将推高各国和世界的价格水平和通胀水平。油价上涨使得几乎所有油田的成本都上升了。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移增加的成本,这将直接导致通货膨胀的上升。石油价格的走势表明,石油价格的上涨速度与世界经济的总体通货膨胀率成正比,每次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世界商品价格就会上涨,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也会上升。
第三,油价上涨对全球金融市场有直接和间接的负面影响。油价上涨改变了实际和预期的经济活动、企业利润、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这将对全球股票市场和债券的价格以及货币之间的汇率产生不利影响。对于石油净进口国来说,油价上涨将恶化它们的国际收支,它们的金融资产也将相应贬值。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也严重挫伤了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负面影响在美国尤为明显,这导致美国家庭消费和企业资本支出大幅下降。
2.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油价高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根据海关总署2007年6月中旬发布的最新数据,5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为1297万吨,占总量的42%,按原油净进口量与表观消费量之比计算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8%。对中国原油进口的高度依赖不仅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对经济的影响也更大。据有关部门估计,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美元,将影响外汇进口46亿元,直接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043个百分点。在油价飙升的情况下,中国原油进口仍在持续增长,这不仅增加了国家外汇支出,还严重影响和冲击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也将增加。
对中国经济而言,高油价是一个挑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
首先,从宏观角度看,持续的高油价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增加整个经济体系的经营成本;增加能源消耗成本,反过来将抑制相关领域和产品的消费;推高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将导致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上升,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面临高油价驱动的成本上升,要么提价,将成本上升传递给消费者,如成品油价格上涨;要么自己消化,除了成品油,在其他很多产品供过于求的市场结构下,空的涨价幅度是极其有限的,选择提价意味着有失去市场甚至倒闭的风险,比如一般商品;无论是补贴,一些公用事业或其他企业可能寻求政府补贴,如出租车行业,在提高价格的情况下,消化自己的困境。
第三,从时间上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中国国民经济总体上应该能够应对油价上涨的压力,但高油价影响的传导既有短期滞后效应,也有长期累积效应。因此,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高油价和高能耗的双重压力,从战略的角度寻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第四,应对国际油价上涨的策略
1.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应对高油价的影响
中东、中亚等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区。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符合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利益。就亚洲而言,统计数据显示,东亚和南亚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进口国。根据世界能源机构发布的《世界石油展望》,未来23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将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中东、中亚等地区的任何对抗和冲突都将极大地制约亚洲的发展,并对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表明,战争等手段加剧了当前中东和中亚的动荡,国际社会必须探讨安全合作和能源合作的可行性。
同样,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中国是世界上石油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高油价和不稳定的石油供应对中美两国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在高油价时代,中美两国也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和合作。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利用中存在环保压力。美国可以通过支持中国引进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设备来加强与中国政府的合作。这些合作可以确保双方的能源安全,促进双赢。同时,美国应加强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合作,确保海上运输路线的畅通。
对于欧美来说,有必要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以应对油价上涨。近几年来,美国和西欧国家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政策,各种金融投机活动增多,不仅损害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刺激了国际油价的上涨,也危及了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为了趋利避害,美国和欧洲也需要协调利益和合作。
目前,国际社会有条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高油价的挑战。长期以来,西方私人资本一直控制着国际石油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印度、俄罗斯和许多其他国家发展了大型国有石油公司,这些公司控制的石油储量超过了西方私营石油公司。这为政府间合作监管国际石油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在中国已成为石油进口大国的背景下,中国应采取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多种措施应对高油价,以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就短期对策而言,我们应该关注油价上涨是否会促进通胀。目前,原材料、煤炭、电力和农产品价格均处于高位,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油价的进一步上涨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国内油价也应该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而适度上涨,让消费者感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这对培养人们的节油节能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产品,建设节能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中长期对策来看,有必要尽快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以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在和平环境下,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功能是稳定石油价格,增加投机石油价格的成本;建立多样化的能源模式,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除了石油,还应努力开发天然气、核能、水力发电等。,积极探索生物能源(如乙醇汽油)技术的市场化;继续实施石油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防止整个石油进口受到进口市场意外情况的影响;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尽管石油期货具有很高的投机性,但它们将在稳定石油价格方面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建立灵活的国内油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中的作用;借鉴发达国家提高燃油效率的技术和措施,中国汽车油耗占总油耗的三分之一,到2010年将达到三分之二,汽车燃油效率将直接影响油耗;探索与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的合作机制,增强其在国际油价形成中的影响力。
标题:探析国际油价上涨的背后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4947.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