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续与再造
本篇文章5887字,读完约15分钟
企业和企业家简介
首钢成立于1919年。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以钢铁行业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包括矿业、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和海外贸易。首钢公司为母公司,下设股份公司、新钢公司、迁钢公司、秦寿公司、首钢京唐公司、顺义冷轧公司、自动化信息公司、机电公司、特殊钢公司、基建公司、房地产公司、工业公司、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等子公司。香港有上市公司,海外有南美秘鲁铁矿等企业。2008年,面对搬迁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和挑战,首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化解风险。集团销售收入1320亿元,利润44.88亿元。钢铁产量为1219万吨,拥有7.5万名员工。2009年,首钢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9位,在制造业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2位。
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朱继民。1946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宿县,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大学文化,国际职业经理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担任鞍钢总经理助理、国茂公司总经理、供销公司党委书记;水城钢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市委委员、首钢集团总经理。
从1919年到2009年,首钢经历了90年的成长!它经历了解放前30年、解放后30年和改革开放30年,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振兴之路。在这90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首钢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首钢90华诞那天,我们有幸采访了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继民。他向我们介绍了几代首钢人的辛勤劳动和奉献,以及改革开放后首钢的快速发展。他为我们揭示了首钢蓬勃发展的动力,描绘了首钢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传承文化90年提炼首钢精神
记者:首钢经历了90年的发展。你能为我们总结一下这段历史吗?
朱继民:首钢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解放前的30年,首钢的前身石景山钢铁厂历经艰辛奋斗,30年仅生产生铁28.6万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钢重生了,员工们兴高采烈。1958年,首钢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小型转炉,结束了钢铁无钢的历史。到1978年,首钢年产生铁245万吨,钢材179万吨,钢材117万吨,逐步形成集采矿、烧结、炼焦、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钢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生产力发展迅速。从单一的钢铁企业发展成为以钢铁为主,同时也从事电子机械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矿产资源工业和海外贸易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新世纪,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总行党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辩证分析形势,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面实施搬迁调整,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继续推进“创新、创优、创业”,形成多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从优秀人才生产到高档板块的历史性转变,展现出新的活力和前景。改革开放30年来,首钢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4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增加到1320亿元,累计上缴利税576.6亿元。其雇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记者:首钢作为一家大型国有老企业,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且首钢人在长期创业中积累的首钢精神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请给我们讲讲首钢文化。
朱继民:首钢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开拓工作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沉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锻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从解放之初的“破顶见蓝天”的豪言壮语,到改革开放后的“敢突破、敢坚持、敢拼搏”的“三敢”精神,再到新内涵的“创新、卓越、创业”,与时俱进的优秀企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导向力,激励着一代代首钢人,推动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在首钢的创业历史上,有这样的一句格言:“三天不卸甲,一天打八场”“早七八点,周日没用;六点到九点,星期天不走。”五加二,白加黑,每天去夜总会。“这是首钢人激情和奉献的生动写照,也是首钢精神决定了首钢创业的成功。
自1949年6月26日首钢在新中国生产第一批铁水以来,新中国的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首钢人也有一个真正的使命,那就是首钢要做“第一”,在赶超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过程中走在前列。
在我看来,正是这一崇高的使命凝聚成了不断创新、卓越和创业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不断传承和发展,使首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新的世纪里,首钢的一业多地建设进一步弘扬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经过570天570夜的辛勤劳动,迁钢在河北省东部一条芦苇丛生的老河堤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钢铁企业。当时,没有多少人敢相信这个年产400万吨的大型钢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
秦寿4300毫米宽厚板项目从建设到竣工投产不到15个月,在世界同类轧机建设中从未达到如此高的速度。
首钢京唐5500立方米高炉是中国首钢人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高炉,采用了多项开创性技术。其中,无钟陀螺是一项关键技术,世界上只有一家外国公司能做到。他们提供了一套900万欧元,没有任何谈判。首钢决定本着“第一”的精神自行设计制造,不仅取得了成功,形成了首钢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而且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大型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领域的垄断,节省投资和设备运行费用上亿元。
我认为,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争创一流是首钢精神的核心,它体现了首钢人的优良传统和报国情怀;它展示了首钢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创新、创优创业的巨大力量。它已经融入了每一个首钢人的血液。经过90年的提炼,首钢精神将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创造新的辉煌。
转变观念,首钢在改革中阔步前进
记者:从首钢的发展历史来看,改革开放后,首钢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请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后首钢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朱继民:改革开放30年来,首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首钢线材产品从原来的单一碳钢发展到80多个品种,其中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占总产量的80%以上;从最初的建筑用钢生产,到涉及焊接、机械制造、产品工业、汽车用钢等领域的产品,实现了从数量积累到质量升华的全新飞跃。
改革开放给首钢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新天地,首钢人的敢做敢为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让我给你举个例子。为了解决铁矿石资源的供应问题,1992年,首钢以1.2亿美元收购了秘鲁铁矿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是一个超乎想象的天价,但今天,这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具有很高的远见和长远眼光。到目前为止,能源危机和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困扰全世界的难题。中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铁矿石总需求的一半以上来自进口。首钢拥有秘鲁这个最大的铁矿区,这无疑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具有长期价值。
2003年初,我一上任就明确表示,鉴于北京未来的定位和发展,以及钢铁行业未来的竞争趋势,有必要在北京以外新建一个钢铁基地,以实现更大、更有利的生存和发展。要提前做好大战略决策,定位大战略,牢牢把握大项目,争取各种合作,尽可能开拓发展空间。这种战略思维和定位已经被大家普遍认可。这也为2005年首钢搬迁调整的战略决策奠定了基础。
当时,我们的问题是,如何把首钢人的思想和观念从小小的石景山解放到更高更广的空.市场首钢党委围绕“八大突破、八大引领、八大成就”,迅速在全公司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浪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努力奋斗三年,为思想文化、制度创新、经济技术和人才建设打好基础”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提出了到2010年壮大核心产业——钢铁产业,大力发展优势非钢产业,提升和拓展海外事业的战略构想。同时,要破除“待需”观念,抓住机遇,加大实施核心产业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
记者:为了改善首都环境,实现更大的发展,首钢实施了一个庞大的搬迁项目。请谈谈它的意义和首钢人民的行动。
朱继民:2005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首钢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规划》。以此为契机,首钢走上了“创新、卓越、创业”的又好又快发展道路。前钢、秦寿、冷轧、首钢京唐钢铁厂相继建成投产,新钢厂整体技术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标志着首钢搬迁调整的新钢厂、新布局、新优势基本形成,成为中国第一家向沿海转移的大型钢铁企业。
根据建设“新世纪、新首钢”的战略构想,首钢迁钢于2004年10月15日正式投产,标志着首钢发展战略的突破,为建设21世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钢铁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秦寿公司以“做好每一件事,天天创新”为工作标准,以“专业化、纵深化、实力化”为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的宽厚板企业,按照“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清洁高效”的冶金示范厂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所有技术经济指标均已进入中国同行业前列。目前,由其生产的高强度船板、锅炉板等优质宽厚钢板已销往世界各地。其中,高强度船板通过了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和挪威船级社的认证,中(宽)厚板获得了出口欧盟建筑钢材的ce认证。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钢重点搬迁调整项目之一,首钢冷轧项目于2007年11月8日成功轧制出第一卷产品。这是一条起点高的冷轧生产线,综合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设备:可以在无污染、低能耗的前提下生产高附加值的优质冷轧钢板。
让首钢感到自豪的是,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方向的首钢京唐项目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投产后,其主要产品如热轧带、冷轧带、热镀锌板、彩涂板和电工钢将广泛应用于汽车、造船、管道、电力、家电等行业。,其质量水平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主创新为首钢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记者:在首钢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首钢始终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你认为首钢的驱动力是什么?
朱继民:2006年5月1日,温家宝总理专程来到首钢,与首钢工人共度五一。他对我们说:“新世纪的新首钢在哪里?通过调整和搬迁,打造自主创新的首钢、技术先进的首钢、一流的首钢、有竞争力的首钢。”我认为总理的话不仅是对我们的期望,也是首钢竞争力来源的最好总结。
可以说,自主创新是首钢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以河北省曹妃甸首钢新址为例,投资677亿元,所有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91%,完成了220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其中大部分可以独立解决。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主要依靠国外技术的情况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目前,首钢已与全球15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一个目标、一个团队、一个任务、一个机制的创新合作。
由于人才和技术的积累,首钢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速度都有了很大提高。过去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才能完成的项目可以在2到3年内完成。六年前,国内管线钢严重依赖进口。2008年,首钢生产和销售了46.7万吨管线钢,2009年2月,首钢签署了一份30多万吨的合同。首钢成功开发出高端钢铁产品,被国外严格控制和垄断,被称为“钢铁之冠中的明珠”,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首钢也一直在改革自身的体制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以全球竞争的战略眼光为未来发展做准备。最近,首钢通过资本市场以其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收购了澳大利亚的一座铁矿,并成为一家大型焦煤集团的最大股东。同时,首钢与全球三大矿石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说,首钢有能力在全球钢铁行业中竞争。
另一个让我们充满信心的重要原因是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尤其是钢铁行业的“五个结合”发展思路完全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同时,十大产业振兴政策与钢铁产业相互作用,其他产业也对钢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用于机械制造的钢过去需要500 MPa,但现在需要1300 MPa到1500 MPa。
目前,首钢面向机械、造船、建筑、管道、汽车、电工钢等领域,组建了八个生产、营销和研究团队。,以跟上客户的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转化为科研能力和生产能力。
记者:首钢曾经实施过“一亿工程”。请告诉我们这件事。
朱继民:2002年以来,首钢一直非常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亿工程”。这个“一亿工程”需要100多名博士学位;要有1000多名研究生,同时要培养1万多名高级操作人才和1万多名本科人才,满足钢厂的需求。
近年来,首钢的自主创新工作可以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钢公司在“2008年中国企业自主创新100强”中排名第五,创新指数为9.34;首钢技术研究院获得R&D自主创新创新奖;我也被选为十大自主创新人物之一。
可持续发展,拓展首钢美好未来
记者:有人说,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不会回到危机前。同样,在危机中幸存下来的钢铁企业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了。你如何看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朱继民:同样面临金融危机,首钢仍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因为首钢正处于搬迁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转型的风险,也面临着产能压缩后成本增加的现实问题。
我认为,钢铁企业要走出这场危机,不仅要正确应对,还要实施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和振兴规划。事实上,该方案深刻理解了钢铁行业面临的整体问题,提出的措施完全符合中国钢铁行业的实际情况。我觉得经过一两年的金融危机,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质量肯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正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以改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首钢正在制定集团的工业发展计划,包括其他省份钢铁基地的分工。首钢提出的3000万吨目标已经奠定了基础。目前,贵州省钢铁工业已与首钢联合重组。同时,首钢还完成了山西省长治钢厂、新疆伊犁地区钢厂和矿产资源的重组。
首钢未来的产业布局主要是西部地区的优秀人才,而特钢是机械制造业发达地区的主要产业,各有分工。首钢进入新疆伊犁地区,主要考虑面向中亚市场和改造新疆本土资源的战略。就产品和规模而言,主要考虑施工所需的管材和建筑材料。通过新项目建设和钢铁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首钢的钢产量到2012年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
首钢将实施重点发展高端金属材料的战略,这可以说是对钢铁企业的重新定义。将过去高能耗、高污染转变为绿色高端金属材料的企业。因此,我认为首钢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它的发展将会吸引世界更多的关注。
在这里,我想再次强调,首钢的发展取决于首钢精神,取决于一代又一代首钢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真诚合作。没有国家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支持,首钢搬迁工程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全部成就。首钢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平衡计分卡在中国企业应用的失败,一部分是由于平衡计分卡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另一部分是由于企业实施过程中的误解和实施造成的...
标题:承续与再造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506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从并购中得到启示
下一篇:iPhone的超强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