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共融论”
本篇文章4542字,读完约11分钟
——建设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坚定发展“四川理论”的信心
■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纵观四川几千年的历史,“融合”是最显著、最独特的文化特征。这种融合是一种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混合,它以“和谐”的哲学为基础,融合了东西方的智慧,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尤其是思维观念、生活方式、心理调适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从古至今,四川人和四川人都将“融合”文化基因深深植入了自己的血管,始终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重要特征。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他们促进了一种“和谐”模式的形成,在这种模式中,多种文化共存并共同繁荣,来自许多地方的移民共同建设和分享,来自许多国家的人民共同共存并共同繁荣。
首先,从全省来看,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多文化共生繁荣
自古以来,四川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56个民族。世界上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西藏、彝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和傈僳族等14个民族。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这里有中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区和唯一的羌族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四川民族地区直接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跃升为社会主义社会。少数民族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民族自治得到充分保障,实现了前/年的民族大团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片土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据统计,四川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4.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869.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22元增加到2014年的7742元。纵向比较,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就显著。
然而,四川的大多数民族地区都位于高山、高原和峡谷之中。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地理环境极其复杂,贫困地区又大又深。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从横向看,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负债累累,民生问题突出。改变整体贫困落后状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先后实施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和“健康发展计划”三大藏区民生工程,以及“彝区三房改造”、“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彝新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这些民生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促进了观念的转变。
经济发展解决了人类共生的问题;文化多样性解决了人类共同繁荣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总是有文化的繁荣作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条件。”只有承认少数民族的文化个性,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我们才能促进多民族文化的共存和繁荣。多元文化的共存与繁荣是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新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必然选择。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四川有490.8万少数民族登记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1%,少数民族总人口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六位。为了保护、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四川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四川近年来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2014年,凉山州有19个项目,如于波(来自万物起源的口头文学)、羌和阿依·阿智(彝族妇女的叙事歌),阿坝州有14个项目,如藏族唐卡、羌茹节和羌石壁戏,甘孜州有6个项目。安巴节、磐安锅庄、木雅藏戏等。四川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包括汉族文化、藏族文化、彝族文化和羌族文化,它们相互交融、渗透、互补、共存;各民族杂居,形成了“你有我,我有你”的格局,这是不可分割的。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生态共存、文化共存一直是主流,多民族聚居产生了“1+1大于2”的非线性效应。
其次,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四川是一个双向的人口流动站,许多移民建造并分享它
据学者研究,四川历史上曾出现过四次大移民潮,每次大移民之后,四川的经济和文化都迎来了又一次繁荣。
第一次大迁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灭蜀之后。这一大迁徙将中原文化注入巴蜀文化,开启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大融合。
第二次迁徙是在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国之后。刘备入蜀为蜀国带来了大批江南和中原的士兵、文人、工匠和人民,也给蜀国带来了江南和中原的文化、技艺和生活习惯,开启了巴蜀文化与江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大融合。
第三次大迁徙始于清初,经历了湖广填川的一个世纪,是四川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大迁徙。在清政府奖励移民和实行免税政策的刺激下,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等十几个省的大量人口举家迁往四川。根据清末《成都概况》对成都人口构成的统计:“今天的成都人都是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和山东占5%,陕西占10%,云南和贵州占15%,江西占15%,安徽占5%,江苏和浙江占10%,广东和广西占10%,福建和广西占10%。湖广填川使四川人重新繁荣起来,生产恢复了。与此同时,移民也给不同地区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开始了10多个省份1000万居民的大融合。
第四次迁移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人口迁移、解放后军队的南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持续数十年的人口迁移。抗日战争时期,北方27所大学迁至成都,成都成为后方的文化中心。1944年,一万多家工业企业从华东和华中转移到四川,数十万人同时进入四川;新中国成立后,数十万军队集结在西南,大批来自山西、河南、秦、山东和苏联的干部来到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量三线建设工厂向内地转移,成千上万的工厂和科研机构迁往四川。这一历史时期移居四川的大部分人留在四川,成为新四川人,开始了新时期各省居民的大融合。
四川2000年的历史不仅是一部移民的移民史,也是一部移民的融合史。不同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带来了思想解放和思想碰撞,促进了四川风俗文化的渗透和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移民文化是在各种文化的冲击和兼收并蓄下形成的,是多元的、包容的。武侯祠位于成都,是中国唯一的君臣祠,体现了“君臣合一”的和谐;城乡不同等级的茶馆、农家是四川休闲文化的重要载体,表现出“不分贫富”的气度。今天,成都已经成为最多元化、最包容的省会城市之一,这是一代又一代移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移民文化具有少负担、少框架的特点,敢于进行新的探索和实验,具有开拓性和开放性。今天的四川人,特别是来自四川的民工,遍布全国,他们继承了敢于进入世界的祖先的基因。据统计,四川每年约有2500万人外出打工,流出该省的人口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其中广东省占36.88%,浙江省占12.66%。近年来,四川农民工在年龄构成上以青壮年为主,在职业构成上以商业服务业为主。四川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四川新生代农民工的品牌建设,形成了“四川妹子”、“四川建筑工程”、“四川厨师”等全国著名的劳动品牌。在国家“大众创业与创新”的战略指导下,四川的“农民工潮”正在蓬勃转变为“创业潮”。万川的2000多名农民工用汗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丰富的智慧,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由于社会转型,四川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和生活追求发生了变化。扎根城市,结婚生子,“我们这一代不能融入城市,但下一代必须融入城市”是越来越多的四川农民工的心声。帮助他们保持生存、发展和参与融入城市进程的权利,特别是社会保障、医疗保险转移和儿童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是当前和未来必须充分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三,从全球来看,四川是中外交流的纽带,许多人共同生存和发展
长期以来,古巴蜀地区一直被视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但随着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这一传统认识终于发生了变化。据专家介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祭祀用品具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非常接近著名的玛雅文化和古埃及文化;该遗址出土的5000多枚贝壳已被确认为印度洋的古代货币;该遗址出土的60多颗象牙引发了学者们对“本土象牙”和“外来象牙”的争议。随着这些珍宝的发现,人们坚信,自古三星堆文明以来,古巴蜀地区已成为全球经济和文化中心。
早在汉朝之前,成都就已经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城市了。它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地理源头,也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产品源头。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又称蜀路,是中国古代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德宏到缅甸,再到印度的重要交通线路。据专家考证,自先秦以来,中国西南地区与缅甸、印度等国的商贸往来就通过这条通道进行了连接,巴蜀文化、云南文化、古印度文化和古代西亚文化也进行了货币和歌曲的交流。长期以来,成都一直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商品贸易、文化交流和民族迁徙已成为千年历史中南方丝绸之路反复吟唱的主题。
自古以来,四川人就遍布世界各地,被称为“世界上的盐”。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四川人。目前,史书记载的“四川第一个海外移民”是蜀王潘。据《胶州外域》记载,蜀王潘“遣三万兵来讨、罗侯。”给野鸡上菜。蜀王被称为安阳王。”据说,在古代,安阳的王兵向罗王求婚,并从蜀国南下到今天的越南。蜀王潘在越南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近代以来,中国人来到日本和法国为救国而工作和学习。四川有最多的学生在法国学习。赵世炎、、陈毅和聂都是四川学生。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四川与世界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30年来,大量四川人通过知识迁移、劳动力迁移和经济迁移走向世界。例如,四川开江发明电子纸的首席科学家周、四川巴中皇家工程院院士、走进华尔街的成都妹子金胜就是典型代表。作为四川走向世界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他们以勤劳、善良、智慧的优秀品质与世界人民和睦相处,为四川走向世界搭建了重要的桥梁。
如果你想出去,你就必须进去。近年来,四川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府环境和公平透明的法律环境,在成都推进投资、金融和贸易便利化试点改革,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和外国人在四川投资。据最新统计,四川已与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83家财富500强企业落户四川。除少数民族地区外,该省的副城市已经覆盖了海外500强城市。随着许多财富500强企业落户四川,更多的外国人将选择在四川工作、创业和置业。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跨国企业,从聚集成都到辐射周边二级城市,展现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四川。
外国领事馆和国际航线的数量是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成都已经成为中国中西部外国领事馆最多、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目前,美国、韩国、泰国、法国、斯里兰卡、澳大利亚、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等14个国家在成都设立了领事机构。今年9月4日,四川航空空公司开通了成都至迪拜的国际航线,至此,成都已开通了8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此外,成都是中国第四大城市,也是中西部第一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证政策的城市。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动下,通过综合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开放包容的四川将迎来更多的历史机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指引下,中国西部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过去,四川是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繁荣的载体;今天,四川将在“一带一路”的世界经济走廊中被赋予更丰富、更深刻的时代内涵。
标题:四川“共融论”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554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中小企业需多方面入手搞好财务控制
下一篇:信息化的链接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