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企业中的人本关系
本篇文章2982字,读完约7分钟
“本”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有人把它理解为“主体”,有人把它理解为“本体”,有人把它理解为“本质”。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理解应理解为“根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企业中坚持以人为本,或注重“效率和效益”,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应该肯定的是,员工是企业活动的主体,把“人”作为企业经营的“成本”是不够的。相反,我们应该把依靠人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把尊重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标准,把提高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原则,营造尊重创新愿望、支持创新活动、发挥创新人才、肯定创新成果的环境和氛围,全方位激发团队和个人的创造力。在关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员工的发展,实现“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互动。
从劳动力成本的概念到人才队伍的建设,再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再到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反映出中国企业对“人”的理解在不断深化。然而,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相比,我国企业对以人为本的认识普遍不足,观念淡薄,实施以人为本的意识缺乏,甚至偏差和偏差频发。
1.认知障碍
首先,我们应该把人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事情放在第一位?如果说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为了争夺资本和设备,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人被放在首位,成为企业活动的主体,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为与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和排他性相比,知识资源可以共享,效用可以放大;与基于物质资源的低附加值产品相比,基于知识的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与相对容易确定的物质资源所有权相比,基于“人”的知识资源更容易随着“人”的流动而在一夜之间消失或占有。因此,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把“人”视为最重要的资源,“人”比“物”更重要。然而,事实上,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具有明显的工业经济特征,经济效率主要取决于“物质”资源的配置。或者“以物为本”,“物”比“人”更重要,或者“见物不见人”。这使得我们的企业往往具有“物”的优势,但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却不具有“人”的优势,整体上仍处于劣势。
第二,是“为民”还是“靠民”,孰轻孰重?从目的意义上讲,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企业发展的成果应该最终惠及全体人民,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然,员工首先受益)。从手段意义上讲,从企业作为社会群体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全体员工,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虽然我们也口头上讲依靠群众,但我们经常忽视创造机会平等、起点公平、分配公平的环境机制条件。对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缺乏认识。
2.概念障碍
首先,缺乏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第二,忽视提高“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组织对人的控制严重过度。对权力的依赖、因循守旧、权力本位等封建残余仍然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人的主体地位不能忍受,人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人这个词还写得不够大。目前,在成功的企业中,人性已经开始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宣传。例如,通用电气的“无国界理论”、矩阵管理模式、全方位培训等。,使ge充满沟通意识、领导意识和团队意识,理解和尊重人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和发挥人的作用和能量,在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过程中创造辉煌的业绩。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仍处于追求泰勒系统科学管理的阶段。说到降低成本,这意味着压缩工作时间和调整配额;谈到管理,它是一种严格的制度,即下属对上级的绝对服从;说到企业,它意味着发展战略和经济指标。即使提到“以人为本”,也只是为了改善一些关键人员的待遇,或者进行某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充其量是一种不完全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在这样的企业中,很难看到开放的沟通、不断创新的激情和真诚的合作。人性的压抑导致企业缺乏活力,缺乏活力的企业就没有竞争力。
正是在这样一个人性得不到尊重、潜能得不到释放的环境中,企业出现了最大的危机,那就是“人”的流失。最宝贵资源的损失有多种形式:完全的损失——跳槽;有一种不完全意义上的损失——没有工作的产出;还有无形的损失——潜力的浪费。如果人性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人为本”就不会在企业中实施。如果人的发展不充分,企业的发展就不完整。
3.体制障碍
首先,选拔任用制度和运行模式仍带有一定的“官本位”色彩。虽然我们在用人上强调德才兼备加上政治成就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更注重人际关系、主观好恶和感情。这种用人制度往往排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第二,教育培训体系重形式轻内容,重灌输轻对象,重知识轻质量,严重影响了以人为本理念的实现;第三,分配制度缺乏系统的薪酬制度设计,在分配中知识要素的参与和复杂的脑力劳动方面少有突破。精英骨干的创新能力和绩效贡献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其他员工,特别是弱势群体分享企业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企业应坚持以下理念和做法:
首先,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正确理解企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互动关系。
企业发展是前提和基础。没有企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空谈。中国企业太小,太弱,发展太慢,所以他们不会受到任何干扰。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以人为本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目的,也是企业发展的手段和途径。企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其本质和核心问题——以人为本,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第二,积极倡导以解放和发展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改革,唤醒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逐步实现从物质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旗帜,本质上是解放和发展人民;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是解放和发展人民的过程。我们不能再忽视人民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自由、平等、博爱”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依附性人格也不是中国人的主观人格。企业中只有职位和分工的不同,他们有平等的人权和交流权,他们既不需要权力也不需要依附。需要强调的是自立人格、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人”这个词写得越大,就越成为共同的价值取向。
三是从制度和政策上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平台——体现最初的公平;贯彻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体现过程的公平;重视分配的合理性——体现结果的公平性。它不仅为每个人发挥潜能和能力提供了环境和条件,而且使每个人都能做到最好;对每个人的能力和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第四,坚持和谐、公平、亲和、包容的以人为本价值观。
通过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充分体现了利益平衡和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宽容、尊重和平等的人性化原则。通过授权管理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运作,企业内部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通过同等劳动和同等报酬,我们可以团结人们的心,增强与利益共同体的竞争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企业内部创造和谐与秩序之美。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要企业真正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就会充满活力,企业的发展就会有保障,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灵活且高度本地化的机制使三洋在大连的商业业务取得了成功。三洋电气的商业企业在中国有16家合资企业...
标题:处理好企业中的人本关系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5794.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做个鹤立鸡群的参展企业
下一篇:探析温州模式蕴含的转型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