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判流动性过剩的尺度是什么——
本篇文章1630字,读完约4分钟
现在正在讨论流动性过剩,评价流动性过剩的尺度是什么? 事实上,研究流动性首先需要处理货币供应量的问题。
流动性是指宏观经济整体的流动性,是指经济系统中货币投入量的多少。 现在流动性过剩意味着有过剩的货币投入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的出口,有投资、经济过热现象、通货膨胀的危险。
我国货币水平的划分是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 m1)=m0+公司存款+机构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 m2)=m1+城乡居民存款+公司存款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1反映了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 m2不仅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 如果m1增速较快,费用和终端市场就会活跃起来。 如果m2增速加快,投资和中间市场就会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根据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10月末,广义货币( m2 )余额为6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比上个月高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2个百分点。 这个指标已经超过了年初制定的目标2.3个百分点。
目前m2增速快于gdp增速和通货膨胀率之和,是当前经济学界和广大民众对货币超发的担忧依据之一,特别是近两年中央银行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居民银行储蓄实际处于贬值状态。
但是,从业界比较认可的m2中扣除gdp是货币供应量的超发算法,中央银行副行长麦德伦作了公开的反驳。 他认为这种说法(货币超发会导致高通货膨胀)和算法不客观。
根据学术界通常使用的m2/gdp计算方法,中国的货币供给依然很高。 对此,中央银行研究局长张健华得出的结论是,2009年m2/gdp大幅上升是一种特殊现象,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同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结果,由此我国m2/gdp将进一步上升
张健华认为,基础货币的增加和货币乘数的扩大,共同引起了我国货币的高速增长。 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后,以外汇占金的形式被动投入的基础货币不断增加。 从2002年末到去年9月末,由于外汇占金的激增,基础货币扩大了2.6倍。 另外,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央银行除了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外,由于信用高投入,商业银行的超储蓄率和现金比率下降了。 因为这个货币乘数明显上升了。
张健华也认为在下一阶段,我国应该尽快恢复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也在诱惑货币条件继续恢复常态。
通过对今年开始发表的货币政策进行报告,可以看出中央银行正在进行调整。 中央银行在第一季度报告中的评价是“回归常态”和“措施取得了初步效果”,第二季度由“回归常态”和“流动性整体充裕”总结,进一步确认回归常态,对货币信用激增 第三季度的报告全面准确地总结了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 也就是说,“年以来,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巩固”,另外,前期政策从反危机状态逐渐恢复到常态水平,对维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意义十分肯定
那么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的诉求吗? 这不容易给出具体的数字,只能用数据比较来说明问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计算货币超发的做法加入了cpi数据。
根据她列举的数据,从2001年到2003年,中国的m2增速超过了16.6%,gdp增速9.8%,cpi增速1.4%,m2增速超过了gdp增速和cpi增速之和的5.4个百分点。 2005年—2007年期间超过了2.8个百分点。 2008年-年9月超过了9个百分点。
据吴晓灵介绍,从上述数据观察可以看出,过去两年货币的超发,由于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前两个时期相比更加明显。 比较未来某时期央行货币政策的方向,吴晓灵建议必须积极调整m2增速以应对通货膨胀。 “十二五”期间gdp增加7%‐8%,理顺价格所需的通货膨胀率为4%,如果为商品市场化确保1%‐2%的空间,将来的m2应该会保持在13%‐14%左右。 但是,为了能够消化最近两年货币的超发,m2的增速必须逐渐变窄。
标题:热门:评判流动性过剩的尺度是什么——
地址:http://www.zyycg.org/hgjj/27937.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