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实践的出路
本篇文章946字,读完约2分钟
在我看来,中国式管理不仅仅是典型经验的总结,或者说是周燕的理论建构,而是成千上万的企业和企业管理者自觉运用中国式管理(或者说中国管理学)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过程。请注意,中国管理的实践不应该侧重于设定完美的目标,而应该强调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这本身就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要做。
首先,我们应该系统地研究文化传统中的优秀遗产。仅仅用某个经典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或者简单地用一些古人的话作为指导工作的绝对信条,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如果你不重视系统学习,在知识环节出问题,你将不可避免地在好的环节误入歧途,被敌人附身,最终让你开怀大笑、慷慨大方、失败,或者缺乏长期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其次,我们应该系统地反思企业管理的实践。企业应该学习中国的经典管理理论,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反思。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总是系统的问题。仅仅或者甚至总是关注个别现象和领域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只有耐心地、甚至系统地反思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与中国的管理理论进行比较,我们才能深刻理解问题的根源,系统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年“两个参数、一个变化和三个组合的结合”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涉及对系统、人的作用和工作方式的系统思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关于组织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假设,找到了发挥人的积极性的最佳方式。
第三,注重组织素质和人的素质的长期培养。尽管由于竞争的压力,管理者总是试图尽快找到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但组织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确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中医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调节人们的健康,而不能通过吸食鸦片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样,提高组织的质量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你不承认,你就不是唯物主义者。看看国内外那些成功的企业。哪一个没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获得成功?
总之,从系统研究到系统思考再到长期培养,这是中国企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值得强调的是,提倡学习和应用中国管理理论并不反对企业学习西方新的管理模式,及时开展管理运动和管理改革。他们两个都是不可缺少的。正如健康的人不仅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养生,还需要丰富多彩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内容,以及不时的看医生和吃药。中国式管理是战略性的,它关系到常青树的根基和“活的生命”的意义。它与每天维持生计、生活幸福和效率无关。
标题:中国式管理实践的出路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4832.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