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仿制药审批难:拿到上市批件要用六七年甚至八九年
本篇文章4323字,读完约11分钟
据报道,中国的创新药从提交临床申报资料到获得许可批准书,通常需要18个月,是世界上最多的。 临床审批长期以来,已成为制约中国创新药开发的最大瓶颈。
据报道,解决创新药临床审查缓慢的问题需要原件清原、创新:打破体制限制,使药审中心社会化。 思想解冻,消除终身责任制和第一责任人这两个“库珀的诅咒”。 放弃仿制药的思考,制定符合创新药优势和研发规则的批准程序。 设立专业创新药审评部,优先审评创新药。
“与创新药相比,仿制药的审查评价时间更长。 ”最近,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种仿制药的临床审评时间平均为3~4年,上市批准也几乎需要这么长时间。 这意味着制药公司从提交临床申请到获得上市批准书需要67年到89年。
“在重视创新药的同时,不要忽视仿制药。 ”专家们指出,仿制药审查评价时间过长引起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
仿制药任务堆积如山
根据《年度药品审评报告》,年度国家食药总局药审中心收到8868个新的注册申请,比上年增加1258个。 去年,他们完成了5261项注册申请的技术审查评价,比上年增加了12.9%,但由于接受任务量比上年增加了16.5%,案例积压量进一步增加-截至年末,案例总量达到18597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362件。 其中,仿制药的案例任务占大部分。
“这样下去,仿制药的临床案例越来越像高山,看起来也很可怕。 ”李宁说。
专家们指出仿制药的批准时间太长,结果也很严重。
不能及时满足人们药物的诉求。 李宁、李卫平指出,理论上,如果审查评价批准及时,海外专利药今天过了专利保护期,我国仿制药次日就可以上市。 这不仅保证了患者的及时用药,而且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第一批仿制药上市后,价格只有专利药的1/3。 第二、第三种仿制药上市后,价格分别只有专利药的1/4和1/5。 但是由于审查评价的时间太长,海外专利药到期后,我国仿制药还不能上市。
给药企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郭云沛指出,仿制药的开发投入比创新药少,但每一种要花费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 仿制药临床申请迟迟不被批准,等同于延长上市时间,积攒了多家药厂的资金,生产线闲置了。
申报量变多,形成了“越长报告,越长报告”的恶性循环。 李卫平说,由于等待时间太长,公司有点“占座位”的心理,在研发还没有完成的时候申报,排队,本来就紧张的审评资源更加紧张。
专家表示,由于前期等待时间过长,投入的经费过多,公司要求研发和临床制作假货,顺利通过临床和上市。
“仿制药市场占96%,不仅保障了我国人民的基本药物诉求,其技术水平也是创新药的基础。 ”张象麟说:“另外,审评资源这么多,仿制药和创新药就像绑在绳子上的蚱蜢,前者审批的拖欠问题没有得到处理,后者审批也不太早。”
从根本上处理重复申报问题
为了解决积压问题,国家食药总局最近采取了一些措施。
基于加人的120个编制,今年新招募了70名评委。
附加费用。 5月27日公布了最新的《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款标准》和实施细则,收款标准大幅提高。 以国产新药注册的收款为例,调整后的收款标准从原来的3.5万元上升到62.4万元,是迄今为止的17.8倍。
对此,专家们认为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审评的效率,限制低级重复申报,但根本上不容易处理问题。 他们认为关键是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除了评委少、注册收入低以外,公司反复大量申报、浪费审查资源,是审查积压的重要原因。 》郭云沛说,去年新申报的2427个仿制药申请中,已经有20多个批准文号为1039个,占申请总量的42.8%。 已经有10个以内的批准文号932个,占申报总量的38.4%。 “可以说仿制药的重复申报令人瞠目结舌,但不处理这个问题,审查评价的效率无法提高。 ”。
“问问仿制药大量重复申报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进来的审评需要几个事项? 那些好的制度应该好好推进吗? ”。 张象麟指出:“解决审评积压问题应该从根本上考虑,从制度上着手,除了旧的,应该取消的取消,应该执行的执行。”
应该取消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批准
临床试验除了三期临床外,还有一种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实验。 简单来说,这个试验是让受试者在不同的时间服用等量的仿制药样品和被仿制药对照药产品,检测其血液浓度,计算这些人体内活性成分的吸收程度和速度,并使其判断仿制药样品是否达到批准要求。
关于生物等效性试验,不要求国际承认,公司自己做就行。 但是,在中国,公司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在药物审查中心进行审查,经批准后不能进行。 公司考试结束后,提交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上市审查评价、批准。
十几年前,李卫平呼吁取消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审批,但至今未被采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安全问题的发生。
“生物等效性试验通常不会产生安全上的问题。 ”李卫平说,试验用的原研对照药早就批准上市了,安全性已经通过临床验证。 仿造制药样品是公司参考标准品开发的,受试者按照临床标准正常服用,发生风险的概率非常低。
“临床审批必须随着制药水平的迅速发展而变化。 ”张象麟说:“30年前我国的制药水平总体不高,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试验的审查还是有必要的。 不那样做的话就成问题了。 但到了今天,我国所有药厂的生产基地都应该满足gmp (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仿造水平也普遍提高,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审批开放。 ”。
“当然,放开后药审中心必须严格审查公司提交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数据。 ”李宁说,他不仅要去医院检查临床数据的真实性,还要去公司检查试验用的样品是否是自己生产的。 “如果发现假行为,不仅会否决上市申请,还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比如取消公司的申报资格、生产资格、临床医院的临床资格等,不能让他们赔偿失败。 ”。
“开放了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审查认可,为公司节约了三四年的等待时间,不仅节约了相当多的审查评价资源,而且增强了公司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张象麟说,原来公司是“2报2批”。 报告临床后上市。 生物等效性试验由药审中心关闭一次。 变更为“一报一批”后,公司自己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完成后,一报发售。 如果数据不好或假的话,以一票否决,前面的投资都会打水漂。 “‘一报一批’造成的损失比‘二报二批’大。 如果你是公司的话,用什么方法让你认真呢? 一定是《一报一报》。 因为你的责任更大,投入也更大。
“在积压的18500多件案例中,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审查评价约占1/3。 ”李宁说,只要取消这个项目,药审中心就会减少6000件左右的任务量。
必须实行上市许可证制度,开放委托生产
许多受访者指出,应该开放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批准,同时开放委托生产,实施上市许可证制度。
上市许可证制度既可以由药品上市许可的申请人自行生产,也可以委托具备条件的生产公司“代理”。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允许药企接受委托加工。
我国把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联系起来,药品批准文号只发给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公司,不向个体和研究开发机构发行。 换句话说,研究机构和科学家开发新药后,必须自己投资工厂,不能委托公司生产。 另一方面,公司不能接受生产委托,生产药物必须自己开发,自己申请注册。
“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束缚’,引起了大量的重复申报和重复建设。 ’张象麟说,我国现在有4700多家药企,如果一家公司一年申报两个产品,不是9000多家吗? 因为不能委托生产,所以公司想自己把新产品投入生产线。 如果卖得好,继续扩张。 生意不好,生产设备就闲了,公司得找新的仿制药报。 这是每年追加1000件以上临床申请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目前我国药企设备闲置率在50%以上,引起了严重的虚假繁荣和大量资金沉淀。
2007年,李卫平呼吁实施上市许可证制度。 “实施这个制度后,大企业不需要到处新建、扩展生产线,可以把资金和劳力集中在产品的研究开发、质量管理、企业品牌的维持上,小企业可以接受委托生产,自己研发、自我申报很辛苦。 ”。
“实施许可证制度是对新药开发者的最大激励。 》宋瑞霖指出,目前中国出现了许多制造创新药的研究机构和研究开发型企业,他们的技术能力很强,但资金不足,没有生产基地。 如果实施上市许可证制度,允许生产委托,他们就可以把有限的资金和劳力用于研究开发。 “实施上市许可证制度没有法律障碍。 》他说,现行《药品管理法》第十三条的确定规定: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药品生产公司可以接受药品的生产委托。
国家食药总局计划在下一步创新药中开展上市许可证试验。 对此,张象麟认为试行不应该仅限于创新药——我国一年的创新药数量很少,在创新药中宣传价值很少。 “现在最需要处理的是低级重复,为什么没有放开仿制药呢? ”。
应该制定中国的《橘皮书》,提高仿造标准。
为了抑制低水平的重复申报,业界内进行仿制药的数量限制,有意见认为同一品种只允许前10家、20家报纸。
“重复不一定是低水平,以后申报的水平不一定比先申报的水平差。 重要的是提高技术准入的门槛,阻止水平低的东西。 ”。 宋瑞霖和张象麟指出,“卡”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不仅违背公平的市场竞争,也不利于提高质量、降低价格。 他们建议参考美国《橙书》的方法,推进统一的仿造高标准。
宋瑞霖说,为了鼓励公司生产优质仿制药,美国药监局将仿制药参比药品新闻列入《橘皮书》,包括其安全性、疗效、专利保护状态等各种新闻。 所有仿造药品必须严格遵守《橘皮书》中记载的标准品。 “在我国,除了最初的疑似要求遵循创新药的标准外,其余都遵循《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品,重复申报大幅加剧。 ”。
没有统一标准品的另一个结果是降低仿制药的水平。 通常,有人介绍,最初的仿制药只能占原研药的80%,第二个仿制药只能占最初仿制药的80%。 那样的话,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就不如一代了。
据医药界有名的院士说,国内有数十家药厂仿造了同样的胃药。 其中只有一个疗效和国外差不多,其余都是安全低效率的,安全无效。
专家说,现在制定中国的《橘皮书》其实并不难。 国外的标准品比较容易买到。
“即使遇到困难,也必须指定统一的标准品,所有仿制药都必须参照该标准品,如果要求的申请得到满足,就不批准。 》宋瑞霖说:“这样不仅低水平申报会大幅减少,仿制药的质量和水平也会显着提高。”
宋瑞霖比如说,当时做gmp认证,国内很多公司抱怨钱太多,困难太大,做不到。 “结果怎么样? 大力推进后,制药公司从原来的7000多家缩小到现在的4000多家,通过了高标准的gmp认证。 ”。
“《橘皮书》不是做不到,重要的是下定决心”宋瑞霖说。 记者赵永新吴月辉
标题:热门:仿制药审批难:拿到上市批件要用六七年甚至八九年
地址:http://www.zyycg.org/hgjj/2628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